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春风油田石炭系火山岩裂缝识别及分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8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裂缝分类研究第11页
        1.2.2 裂缝测井识别研究第11-12页
        1.2.3 天然裂缝描述及参数评价研究第12-13页
        1.2.4 裂缝分布规律研究第13页
        1.2.5 研究区裂缝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页
    1.4 完成的研究工作及成果认识第15-18页
        1.4.1 完成的研究工作第15-16页
        1.4.2 研究成果及认识第16-18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8-25页
    2.1 地理位置及构造位置第18-19页
    2.2 构造特征第19-21页
        2.2.1 区域构造背景第19-20页
        2.2.2 研究区构造特征第20-21页
    2.3 地层特征第21页
    2.4 储层特征第21-24页
        2.4.1 岩石学特征第21页
        2.4.2 火山岩岩相类型及特征第21-23页
        2.4.3 储集空间特征第23-24页
    2.5 油藏特征第24-25页
第三章 火山岩裂缝类型及划分第25-33页
    3.1 按照裂缝的地质成因分类第26-30页
        3.1.1 构造裂缝第26页
        3.1.2 风化裂缝第26-27页
        3.1.3 溶蚀裂缝第27-28页
        3.1.4 成岩裂缝第28-29页
        3.1.5 人工诱导裂缝第29-30页
    3.2 按照裂缝的倾角分类第30页
    3.3 按照裂缝的开度分类第30-31页
    3.4 按照裂缝的力学性质分类第31页
    3.5 按照裂缝的充填程度分类第31-33页
第四章 火山岩裂缝测井识别第33-50页
    4.1 成像测井裂缝识别第33-36页
        4.1.1 成像测井裂缝响应特征第33-36页
        4.1.2 成像测井裂缝识别结果及分析第36页
    4.2 常规测井裂缝识别第36-44页
        4.2.1 测井多参数交会图识别裂缝第37-38页
        4.2.2 逐步判别法及判别结果分析第38-44页
    4.3 裂缝综合识别第44-50页
        4.3.1 常规测井裂缝定性识别第47页
        4.3.2 裂缝定量识别标准第47-48页
        4.3.3 识别结果及分析第48-50页
第五章 火山岩裂缝特征描述第50-61页
    5.1 岩心裂缝特征第50-52页
    5.2 成像测井裂缝特征第52-56页
        5.2.1 裂缝发育程度特征第52-53页
        5.2.2 裂缝产状特征第53-56页
        5.2.3 裂缝的充填特征第56页
    5.3 微观裂缝特征第56-57页
    5.4 单井裂缝参数特征及参数评价第57-61页
        5.4.1 单井裂缝的参数特征第57-59页
        5.4.2 裂缝参数评价第59-61页
第六章 火山岩裂缝分布规律第61-79页
    6.1 裂缝的纵向展布特征第61-64页
        6.1.1 南北向连井剖面裂缝发育特征第61-62页
        6.1.2 东西向连井剖面裂缝发育特征第62-64页
        6.1.3 裂缝垂向发育特征第64页
    6.2 裂缝平面展布特征第64-68页
    6.3 裂缝空间分布特征第68-69页
    6.4 裂缝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第69-74页
        6.4.1 火山岩岩性和岩相对裂缝发育的影响第69-71页
        6.4.2 断层对裂缝发育的影响第71-72页
        6.4.3 成岩作用对裂缝发育的影响第72-74页
        6.4.4 岩层厚度对裂缝发育的影响第74页
    6.5 裂缝的分布模式第74-79页
        6.5.1 裂缝分布范围的“质心”含义第74-75页
        6.5.2 裂缝分布特征第75-76页
        6.5.3 裂缝分布模式第76-79页
结论与认识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含水油藏基于流场调整的井网及注采优化设计
下一篇:委内瑞拉盆地MPE-3区块Oficina组中下段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