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内瑞拉盆地MPE-3区块Oficina组中下段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沉积相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2.2 沉积相定量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法 | 第13-1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4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6-23页 |
2.1 构造位置及特征 | 第16-18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2.1.2 构造背景 | 第16-18页 |
2.2 地层发育概况 | 第18-20页 |
2.3 油气成藏特征 | 第20-23页 |
2.3.1 成藏条件 | 第20-22页 |
2.3.2 成藏模式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23-35页 |
3.1 地层划分对比依据与方法 | 第23-29页 |
3.1.1 地层划分对比原则 | 第23-24页 |
3.1.2 地层划分对比依据 | 第24-27页 |
3.1.3 砂层组划分与对比 | 第27-28页 |
3.1.4 小层划分与对比 | 第28页 |
3.1.5 单砂体划分与对比 | 第28-29页 |
3.2 地层划分对比结果 | 第29-30页 |
3.2.1 地层划分对比方案 | 第29-30页 |
3.2.2 建立骨架剖面 | 第30页 |
3.3 地层发育特征 | 第30-35页 |
3.3.1 地层剖面发育特征 | 第30-31页 |
3.3.2 地层平面展布特征 | 第31-35页 |
第四章 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研究 | 第35-62页 |
4.1 区域沉积背景 | 第35-37页 |
4.2 沉积相标志 | 第37-50页 |
4.2.1 岩相标志 | 第37-46页 |
4.2.2 测井相标志 | 第46-50页 |
4.3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 第50-53页 |
4.4 沉积相展布特征 | 第53-61页 |
4.4.1 剖面展布特征 | 第53-54页 |
4.4.2 平面展布特征 | 第54-61页 |
4.5 沉积相模式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储层特征研究 | 第62-78页 |
5.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62-63页 |
5.1.1 岩石成分 | 第62-63页 |
5.1.2 结构特征 | 第63页 |
5.2 储层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63-69页 |
5.2.1 储层物性特征 | 第63-67页 |
5.2.2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 第67-69页 |
5.3 储层四性关系 | 第69-73页 |
5.4 储层分类评价 | 第73-75页 |
5.5 储层含油性特征 | 第75-78页 |
5.5.1 储层纵向含油特征 | 第75-76页 |
5.5.2 油藏平面分布特征 | 第76-77页 |
5.5.3 有利区预测 | 第77-78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附录 本论文中涉及的测井曲线含义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