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防卫的刑事归责研究
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假想防卫概述 | 第12-25页 |
第一节 问题意识 | 第12-16页 |
一、与假想防卫相关的理论问题 | 第12-13页 |
二、对犯罪阶层理论的选择 | 第13-16页 |
第二节 假想防卫的概念及成立要件 | 第16-21页 |
一、假想防卫的概念和范围 | 第16-18页 |
二、假想防卫的成立要件 | 第18-21页 |
第三节 与假想防卫相关的概念辨析 | 第21-25页 |
一、假想防卫与防卫对象错误 | 第22页 |
二、假想防卫与防卫时间错误 | 第22-23页 |
三、假想防卫与防卫限度错误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假想防卫的错误类型 | 第25-34页 |
第一节 违法阻却事由之事实前提错误 | 第25-29页 |
一、外国刑法学界的不同观点 | 第25-28页 |
二、我国刑法学界的观点梳理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假想防卫之认识错误的确定 | 第29-34页 |
一、假想防卫中错误性质的辨析 | 第29-31页 |
二、本文见解:假想防卫属于独立的错误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假想防卫的刑事责任 | 第34-47页 |
第一节 各类学说之刑事责任探讨 | 第34-40页 |
一、主要学说观点 | 第34-39页 |
二、我国刑法理论的观点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假想防卫刑事责任的确定及其依据 | 第40-44页 |
一、排除故意犯刑责 | 第40-43页 |
二、过失犯的认定 | 第43页 |
三、假想防卫刑事责任的个案分析 | 第43-44页 |
第三节 特殊情形的假想防卫之刑事责任 | 第44-47页 |
一、双方互为假想防卫的情形 | 第44-45页 |
二、防卫行为性质转化的情形 | 第45-46页 |
三、对无责任能力人的防卫情形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假想防卫过当 | 第47-59页 |
第一节 假想防卫过当概述 | 第47-49页 |
一、假想防卫过当的概念 | 第47-48页 |
二、假想防卫过当的类型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假想防卫过当的构成要件 | 第49-53页 |
一、假想防卫过当的客观方面 | 第49-50页 |
二、假想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 | 第50-53页 |
第三节 假想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 | 第53-59页 |
一、假想防卫过当的归责方式 | 第53-55页 |
二、假想防卫过当减免处罚的适用 | 第55-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