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海上油气田勘探与开发论文--海上油气田开采技术论文

海上聚合物驱油层残留聚合物絮凝再利用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论文创新点摘要第8-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8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页
    1.2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地层残留聚合物再利用技术第13-15页
        1.2.2 深部调剖技术第15-16页
    1.3 阳离子改性淀粉的研究现状第16-23页
        1.3.1 淀粉的结构与基本性质第17-18页
        1.3.2 阳离子淀粉的制备方法第18-19页
        1.3.3 阳离子淀粉的研究进展第19-23页
    1.4 絮凝机理理论论述第23-25页
        1.4.1 压缩双电层机理第23页
        1.4.2 吸附-电中和作用机理第23-24页
        1.4.3 吸附-架桥作用机理第24-25页
        1.4.4 沉析网捕作用机理第25页
    1.5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25-28页
        1.5.1 研究目标第25页
        1.5.2 研究内容第25-28页
第二章 耐盐型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的合成与表征第28-44页
    2.1 实验部分第28-32页
        2.1.1 药品与仪器第28-29页
        2.1.2 制备与分析第29-32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2-39页
        2.2.1 阳离子淀粉的合成第32-38页
        2.2.2 耐盐型阳离子淀粉的合成第38-39页
    2.3 产物的性质表征第39-43页
        2.3.1 红外(IR)光谱第39-41页
        2.3.2 产物的基本性质第41-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再利用体系的配方及其性能评价第44-64页
    3.1 实验部分第44-45页
        3.1.1 绥中36-1 油藏条件第44-45页
        3.1.2 实验方法第45页
    3.2 配方优选研究第45-49页
        3.2.1 剂型初选第45-47页
        3.2.2 使用浓度优化第47-49页
    3.3 使用性能评价第49-63页
        3.3.1 溶解性能第49-50页
        3.3.2 稳定性能第50-51页
        3.3.3 注入性能第51-52页
        3.3.4 封堵性能第52-56页
        3.3.5 耐冲刷性能第56页
        3.3.6 提高采收率能力第56-61页
        3.3.7 降低产出聚合物浓度的能力第61-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地层残留聚合物与再利用剂的作用机制研究第64-81页
    4.1 非均质大平板模型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第64-69页
        4.1.1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第64-66页
        4.1.2 开采效果分析第66-67页
        4.1.3 饱和度场变化第67-68页
        4.1.4 压力场变化第68-69页
    4.2 再利用剂与残留聚合物的絮凝作用第69-80页
        4.2.1 CMS与低质量浓度残留聚合物的絮凝作用第69-76页
        4.2.2 CMS与高质量浓度残留聚合物的絮凝作用第76-79页
        4.2.3 絮凝示意图第79-80页
    4.3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地层残留聚合物再利用的技术界限研究第81-106页
    5.1 物理模拟研究第81-94页
        5.1.1 正交实验法第81-87页
        5.1.2 单因素实验法第87-94页
    5.2 数值模拟研究第94-104页
        5.2.1 概念模型的建立第94-96页
        5.2.2 影响因素分析第96-104页
    5.3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六章 海上某区块聚合物再利用技术应用工艺设计第106-113页
    6.1 耐盐型阳离子改性淀粉对储层的影响第106-111页
        6.1.1 注入体积的影响第106-107页
        6.1.2 注入速度的影响第107-110页
        6.1.3 注入时机的影响第110页
        6.1.4 注入轮次的优化第110-111页
    6.2 现场应用工艺设计第111-112页
        6.2.1 注入段塞用量设计第111-112页
        6.2.2 施工参数的选择第112页
        6.2.3 解堵预案第112页
    6.3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结论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作者简介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加氢性能研究
下一篇:FCC废催化剂的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