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催化剂(触媒)论文

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加氢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创新点摘要第9-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现状第14-23页
        1.2.1 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2 非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现状第19-23页
    1.3 非负载型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因素第23-24页
        1.3.1 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23-24页
        1.3.2 粘结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24页
    1.4 加氢催化剂的脱硫反应机理第24-28页
        1.4.1 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反应路径第24-27页
        1.4.2 催化剂的活性相模型第27-28页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8-3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1-41页
    2.1 前言第31页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31-33页
    2.3 非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第33-35页
        2.3.1 Ni-Mo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第33-34页
        2.3.2 Ni-Mo-W三金属非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第34页
        2.3.3 Ni-W双金属非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第34-35页
    2.4 催化剂表征手段第35-36页
        2.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5页
        2.4.2 低温N_2吸附分析(BET)第35页
        2.4.3 扫描电镜分析(SEM-EDS)第35页
        2.4.4 透射电镜分析(HRTEM)第35页
        2.4.5 红外光谱分析(Py-IR)第35-36页
        2.4.6 程序升温脱附分析(NH_3-TPD)第36页
        2.4.7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分析(H_2-TPR)第36页
        2.4.8 拉曼光谱分析(LRS)第36页
        2.4.9 压碎强度测定第36页
        2.4.10 堆密度测定第36页
    2.5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36-41页
        2.5.1 评价原料第36-37页
        2.5.2 参比负载型催化剂第37-38页
        2.5.3 评价装置第38页
        2.5.4 评价过程第38-39页
        2.5.5 油品分析第39-41页
第三章 Ni-Mo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加氢性能研究第41-59页
    3.1 前言第41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1-56页
        3.2.1 金属摩尔配比对催化剂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第41-44页
        3.2.2 合成温度对催化剂微观结构的影响第44-45页
        3.2.3 pH值对催化剂微观结构影响第45-47页
        3.2.4 合成时间对催化剂微观结构的影响第47-48页
        3.2.5 制备方法对Ni-Mo催化剂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第48-56页
    3.3 本章小结第56-59页
第四章 Ni-Mo-W三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加氢性能研究第59-93页
    4.1 前言第59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59-91页
        4.2.1 制备条件对Ni-Mo-W催化剂微观结构及性能影响第59-71页
        4.2.2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第71-72页
        4.2.3 PEG对 Ni-Mo-W催化剂微观结构及性能影响第72-83页
        4.2.4 分散剂的选择第83-87页
        4.2.5 硅藻土对催化剂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第87-91页
    4.3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五章 Ni-Mo-W三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机理研究第93-111页
    5.1 前言第93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93-109页
        5.2.1 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对FCC柴油的HDS活性第93-96页
        5.2.2 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对DBTs的催化活性及机理第96-102页
        5.2.3 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的HDN性能及机理第102-105页
        5.2.4 柴油加氢精制对十六烷值的影响第105-109页
    5.3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结论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9页
附录第129-13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1-133页
致谢第133-135页
作者简介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优化研究--以东莞市为例
下一篇:海上聚合物驱油层残留聚合物絮凝再利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