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符号与缩略语说明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 百菌清 | 第12-13页 |
1.1 百菌清的性质 | 第12页 |
1.2 百菌清的危害 | 第12-13页 |
2. 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2.1 微生物降解 | 第13页 |
2.2 微生物生物降解的机理 | 第13-14页 |
2.3 研究进展 | 第14页 |
3. 生物质 | 第14-16页 |
3.1 能源危机 | 第14-15页 |
3.2 生物质和生物质能源的转化 | 第15-16页 |
4. 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 | 第16-17页 |
4.1 固态发酵 | 第16页 |
4.2 液态发酵 | 第16-17页 |
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5.1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5.2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chd基因整合到枯草芽孢杆菌WB800染色体上稳定分泌表达 | 第20-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1.1 材料 | 第20-22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2-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40页 |
2.1 百菌清水解脱氯酶基因(chd)的PCR扩增 | 第29-31页 |
2.2 百菌清水解脱氯酶(Chd)活性检测 | 第31-32页 |
2.3 稳定性检测 | 第32-33页 |
2.4 菌株的比较 | 第33页 |
2.5 菌株WB800(pP_(43)Chd)与WB800-chd生长温度比较 | 第33-36页 |
2.6 菌株WB800-chd和WB800(pP_(43)Chd)的传代稳定性比较 | 第36-40页 |
3. 讨论 | 第40-41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百菌清水解脱氯酶(Chd)液态发酵及其保藏稳定性的研究 | 第42-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1.1 材料 | 第42-43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5页 |
2.1 发酵罐条件下的液态发酵 | 第45-46页 |
2.2 菌株WB800(pP_(43)Chd)发酵罐发酵 | 第46-50页 |
2.3 菌株WB800-chd发酵罐发酵 | 第50-53页 |
2.4 不同酶制剂的保藏 | 第53-55页 |
3. 讨论 | 第55-56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百菌清水解脱酶对百菌清抑制生物质转化的解除应用研究 | 第58-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2页 |
1.1 材料 | 第58-59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59-6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2-71页 |
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2-63页 |
2.2 百菌清对漆酶和纤维素酶协同酶解的影响 | 第63-64页 |
2.3 百菌清对漆酶和纤维素酶分步酶解的影响 | 第64-65页 |
2.4 Chd解除百菌清对漆酶和纤维素协同酶解的影响 | 第65-66页 |
2.5 Chd消除百菌清对漆酶和纤维素分步酶解的影响 | 第66页 |
2.6 百菌清对里氏木霉固态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66-68页 |
2.7 Chd解除百菌清对里氏木霉固态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68-69页 |
2.8 百菌清对里氏木霉固态发酵生物量的抑制 | 第69-71页 |
3. 讨论 | 第71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全文总结 | 第74-76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附录 文中所用培养基及试剂配方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