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5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1 十字花科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1 参与SSI反应的主要信号分子 | 第17-19页 |
1.1.1 SRK | 第17-18页 |
1.1.2 SCR/SP11 | 第18页 |
1.1.3 MLPK | 第18-19页 |
1.1.4 ARC1 | 第19页 |
1.1.5 Exo70A1 | 第19页 |
1.2 亲和及不亲和反应信号转导机制 | 第19-21页 |
1.3 SCR-SRK下游可能存在多条信号途径 | 第21页 |
1.4 拟南芥在自交不亲和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5 自交不亲和研究展望 | 第22页 |
2 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2.1 转录组学的主要技术方法 | 第22-24页 |
2.2 转录组学在蔬菜学上的应用 | 第24页 |
2.3 转录组学研究展望 | 第24-25页 |
3 植物U-box蛋白研究进展 | 第25-29页 |
第二章 不结球白菜SCP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29-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6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1.1.1 植物材料 | 第31页 |
1.1.2 菌株和载体 | 第31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1-36页 |
1.2.1 植物材料的准备 | 第31页 |
1.2.2 引物设计 | 第31-32页 |
1.2.3 基因扩增 | 第32页 |
1.2.4 SCP-GFP融合基因的构建 | 第32-33页 |
1.2.5 pOREO3-SLR1 prom-SCP-GFP载体的构建 | 第33-34页 |
1.2.6 电转化农杆菌 | 第34-35页 |
1.2.7 转化拟南芥植株 | 第35页 |
1.2.8 转基因拟南芥种子的筛选 | 第35页 |
1.2.9 转基因拟南芥柱头的荧光显微分析 | 第35-36页 |
1.2.10 转基因拟南芥柱头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第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2.1 pOREO3-SLR1 prom-SCP-GFP表达载体构建 | 第36页 |
2.2 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检测 | 第36-37页 |
2.3 授粉后自花花粉发育观察 | 第37-38页 |
2.4 转基因拟南芥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1页 |
第三章 不结球白菜亲和/不亲和授粉早期转录组分析 | 第41-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1.1.1 植物材料 | 第44页 |
1.1.2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44-46页 |
1.2.1 植物材料的准备 | 第44页 |
1.2.2 样品采集 | 第44页 |
1.2.3 RNA提取、cDNA文库构建以及Illumina测序 | 第44-45页 |
1.2.4 原始数据的处理及比对 | 第45页 |
1.2.5 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 第45页 |
1.2.6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与通路富集分析 | 第45-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4页 |
2.1 转录组测序数据评估 | 第46-48页 |
2.2 差异表达基因鉴定 | 第48-51页 |
2.3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和代谢途径分析 | 第51-53页 |
2.4 钙调蛋白和EREBP转录因子 | 第53-54页 |
2.5 E3泛素连接酶 | 第54页 |
3 讨论 | 第54-57页 |
第四章 不结球白菜花内参基因的筛选和验证 | 第57-7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2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59页 |
1.1.1 植物材料 | 第59页 |
1.1.2 主要试剂 | 第59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59-62页 |
1.2.1 植物材料的准备 | 第59页 |
1.2.2 样品采集 | 第59-60页 |
1.2.3 RNA提取及cDNA合成 | 第60页 |
1.2.4 候选内参基因的选择及引物设计 | 第60-61页 |
1.2.5 荧光定量PCR | 第61页 |
1.2.6 内参基因引物特异性鉴定 | 第61页 |
1.2.7 数据分析 | 第61-62页 |
1.2.8 内参基因的验证 | 第6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2-73页 |
2.1 内参基因引物扩增效率及特异性鉴定 | 第62-64页 |
2.2 内参基因表达谱分析 | 第64-67页 |
2.3 候选内参基因在两个自交系中的表达稳定性 | 第67页 |
2.4 候选内参基因在单个自交系中的表达稳定性 | 第67-70页 |
2.5 最适内参基因数目判定 | 第70页 |
2.6 内参基因稳定性验证 | 第70-73页 |
3 讨论 | 第73-75页 |
第五章 基于全基因组的大白菜PUB基因家族鉴定与分析 | 第75-91页 |
1 方法 | 第76-78页 |
1.1 序列检索 | 第76-77页 |
1.2 系统发育分析 | 第77页 |
1.3 PUB蛋白物化性质和保守基序分析 | 第77页 |
1.4 BrPU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以及基因组内的复制基因分析 | 第77-78页 |
1.5 直系和旁系同源PUB基因的鉴定 | 第78页 |
1.6 表达谱分析 | 第7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8-88页 |
2.1 白菜PUB基因的鉴定、分类、系统发生学分析 | 第78-80页 |
2.2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 第80-81页 |
2.3 PUB蛋白特征及保守基序分析 | 第81-84页 |
2.4 白菜PUB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复制分析 | 第84-85页 |
2.5 直系同源和旁系同源基因 | 第85-86页 |
2.6 白菜中PUB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 第86-88页 |
3 讨论 | 第88-91页 |
全文结论 | 第91-93页 |
创新点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9页 |
附录 | 第109-121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