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难动用资源开采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保安矿柱回采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爆炸作用下岩体损伤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4 多次爆破作用下岩体累积损伤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岩石爆破破坏理论及爆破作用下岩体累积损伤特性 | 第19-28页 |
2.1 岩石爆破破坏机理及破坏分区 | 第19-20页 |
2.2 爆破动载荷作用下岩体裂纹的萌生与发展 | 第20-25页 |
2.2.1 动荷载作用下裂纹成核机制 | 第20-22页 |
2.2.2 爆破动荷载作用下裂纹发展过程分析 | 第22-25页 |
2.3 爆破作用下岩体累积损伤机理分析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改进的岩体损伤本构模型 | 第28-49页 |
3.1 改进岩体损伤本构模型损伤演化机制 | 第28-33页 |
3.1.1 拉伸损伤演化规则 | 第29-30页 |
3.1.2 压剪损伤演化规则 | 第30页 |
3.1.3 塑性随动强化本构 | 第30-32页 |
3.1.4 KUS-RDA损伤演化方程 | 第32-33页 |
3.2 自定义拉压损伤本构嵌入动力有限元程序 | 第33-36页 |
3.2.1 KUS-RDA损伤本构模型嵌入流程 | 第33-34页 |
3.2.2 控制方程 | 第34-35页 |
3.2.3 阻尼设置 | 第35-36页 |
3.3 基于岩石爆破破坏分区理论的损伤模型验证 | 第36-40页 |
3.3.1 单孔爆破作用下岩石破坏分区 | 第36页 |
3.3.2 单孔爆破数值计算模型 | 第36-38页 |
3.3.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3.4 基于工程实例的损伤模型验证 | 第40-48页 |
3.4.1 工程概况 | 第40页 |
3.4.2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40-43页 |
3.4.3 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 第43-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基于KUS-RDA损伤本构模型的回采方案优化研究 | 第49-70页 |
4.1 不同回采方式下单次爆破引起岩体损伤对比分析 | 第49-53页 |
4.1.1 回采方法的确定 | 第49-51页 |
4.1.2 基于岩体损伤分析的最佳回采方式比选 | 第51-53页 |
4.2 不同回采顺序下多次爆破引起岩体累积损伤对比分析 | 第53-64页 |
4.2.1 回采顺序的确定与爆炸荷载的施加 | 第53-55页 |
4.2.2 最优回采顺序比选 | 第55-64页 |
4.3 复杂采空区中多次爆破作用下岩体累积损伤规律研究 | 第64-69页 |
4.3.1 多次爆破作用对于已回采区域岩体的累积损伤分析 | 第64-66页 |
4.3.2 典型监测点的累积损伤效应分析 | 第66-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考虑不同地应力条件的动静力组合作用诱发围岩累积损伤规律研究 | 第70-77页 |
5.1 动静力组合作用下岩体累积损伤机理 | 第70-71页 |
5.2 不同地应力下爆破回采引起的岩体累积损伤规律分析 | 第71-73页 |
5.3 地应力多次重分布引起的岩体累积损伤规律分析 | 第73-74页 |
5.4 不同地应力下各次爆破引起岩体累积损伤增量的分析 | 第74-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结论 | 第77-78页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