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创始人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非对称分布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7页
1 引言第13-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1 创业企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第13页
        1.1.2 创业企业人力资本重要性提升到新的高度第13-14页
        1.1.3 创业企业创始人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配置将影响企业绩效第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18页
        1.2.1 理论意义第14-16页
        1.2.2 现实意义第16-18页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8-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研究框架第19-20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20-22页
        1.4.1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2 可能的创新点第21-22页
2 文献回溯第22-47页
    2.1 概念内涵、治理主体与契约第22-28页
        2.1.1 控制权、剩余控制权、特定控制权概念内涵第22-23页
        2.1.2 剩余索取权的概念内涵第23-25页
        2.1.3 创业企业家与创业企业高管团队第25-26页
        2.1.4 创业投资者第26-27页
        2.1.5 创业企业契约治理第27-28页
    2.2 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文献回溯——基于产权理论视角第28-31页
    2.3 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文献回溯——基于金融契约理论视角第31-41页
        2.3.1 金融契约、控制权与企业价值第31-33页
        2.3.2 金融契约与融资工具(剩余索取)第33-34页
        2.3.3 金融契约、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第34-37页
        2.3.4 金融契约、战略与控制权第37-40页
        2.3.5 金融契约中的一些其他研究第40-41页
    2.4 控制权理论拓展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理论视角第41-44页
        2.4.1 控制权的来源——财务性资源第41页
        2.4.2 控制权的来源——企业制度建设第41-43页
        2.4.3 控制权的来源——社会资本第43-44页
    2.5 创业企业价值第44页
    2.6 文献述评第44-47页
3 理论框架第47-54页
    3.1 创业企业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分化第47-48页
    3.2 创业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第48-51页
        3.2.1 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对称分布第48-49页
        3.2.2 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非对称分布第49-51页
    3.3 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与企业绩效第51-54页
        3.3.1 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对称分布与企业绩效第51页
        3.3.2 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非对称分布影响企业绩效第51-52页
        3.3.3 企业绩效对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影响第52-54页
4 研究设计第54-59页
    4.1 研究假设提出第54-55页
    4.2 样本与数据选择第55-56页
    4.3 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第56-59页
        4.3.1 被解释变量第56页
        4.3.2 解释变量第56-57页
        4.3.3 控制变量第57-58页
        4.3.4 模型设计第58-59页
5 实证分析结果第59-66页
    5.1 描述性统计第59页
    5.2 相关性分析第59-60页
    5.3 方差分析第60-61页
    5.4 多元回归分析第61-62页
    5.5 中介效应分析第62-64页
    5.6 稳健性分析第64-66页
6 总结与建议第66-71页
    6.1 研究结论与讨论第66-67页
    6.2 政策建议第67-68页
        6.2.1 完善契约不完全性下再谈判机制建设第67页
        6.2.2 深化治理模式,重视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有机配置第67页
        6.2.3 健全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科学合理设置股权激励第67-68页
        6.2.4 加强对董事会的治理,防范外部投资者风险第68页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8-71页
        6.3.1 研究不足第68-69页
        6.3.2 研究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80页
附录: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第80-81页
后记第81-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欧菲科技员工持股计划及其激励效果研究
下一篇:权衡理论还是优序融资理论?--经济周期下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和回购行为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