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0-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水泥土原材料微观成份分析 | 第20-28页 |
2.1 概述 | 第20页 |
2.2 有机质浸染砂中有机质成分分析 | 第20-24页 |
2.2.1 有机质浸染砂工程特性 | 第20-21页 |
2.2.2 试验仪器 | 第21页 |
2.2.3 试验原理 | 第21-22页 |
2.2.4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2.2.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2.3 有机质浸染砂化学元素分析 | 第24-26页 |
2.3.1 EDS分析结果 | 第25-26页 |
2.3.2 XDR分析结果 | 第26页 |
2.4 试验所用水泥化学成份 | 第26-27页 |
2.5 试验所用熟石灰化学成份 | 第27页 |
2.6 本章总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有机质浸染砂水泥土微观结构特性 | 第28-42页 |
3.1 概述 | 第28页 |
3.2 微观结构试验 | 第28-29页 |
3.2.1 扫描电镜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 第28页 |
3.2.2 电镜扫描试验方案 | 第28-29页 |
3.2.3 电镜扫描试验步骤 | 第29页 |
3.3 微观结构特性分析 | 第29-39页 |
3.3.1 有机质浸染砂微观结构特性 | 第29-30页 |
3.3.2 水泥微观结构特性 | 第30-31页 |
3.3.3 水泥土微观结构定性特性分析 | 第31-37页 |
3.3.4 水泥土微观结构定量特性分析 | 第37-39页 |
3.4 有机质浸染砂水泥土的固化机理 | 第39-41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有机质浸染砂水泥土改良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42-52页 |
4.1 概述 | 第42页 |
4.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42-43页 |
4.2.1 试验仪器与使用方法 | 第42-43页 |
4.2.2 试样的制备与养护 | 第43页 |
4.3 试验方案设计 | 第43-44页 |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48页 |
4.4.1 破坏形式分析 | 第44-47页 |
4.4.2 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 | 第47-48页 |
4.5 有机质浸染砂单轴受压条件下水泥土的应力-应变特征 | 第48-49页 |
4.6 有机质浸染砂水泥土的受力变形和破坏过程 | 第49-5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有机质浸染砂水泥改良后三轴试验研究 | 第52-70页 |
5.1 概述 | 第52页 |
5.2 试验仪器 | 第52-53页 |
5.3 试验原理 | 第53-54页 |
5.4 试验方法 | 第54页 |
5.5 试验方案 | 第54-60页 |
5.5.1 试验因素及水平设置 | 第54-55页 |
5.5.2 试验过程 | 第55-60页 |
5.6 试样破坏特征分析 | 第60-63页 |
5.7 应力-应变关系 | 第63-66页 |
5.8 刚度软化规律 | 第66-68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有机质浸染砂水泥土改良后本构模型的建立 | 第70-78页 |
6.1 概述 | 第70页 |
6.2 基于单轴试验的本构模型 | 第70-72页 |
6.3 基于三轴试验的本构模型 | 第72-74页 |
6.4 修正后的本构模型 | 第74-77页 |
6.4.1 摩擦角ψ和粘聚力c | 第74页 |
6.4.2 破坏比Rf | 第74-75页 |
6.4.3 初始弹性模量Ei | 第75-76页 |
6.4.4 确定参数K和n的值 | 第76-7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1页 |
7.1 结论 | 第78-79页 |
7.2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