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液压伺服驱动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电力作动伺服驱动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概述 | 第16-17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飞机舱门电气传动控制系统建模 | 第19-31页 |
2.1 电力作动舱门电气传动控制系统 | 第19-23页 |
2.1.1 基本组成及原理 | 第19-20页 |
2.1.2 舱门驱动电作动器 | 第20-23页 |
2.2 液压伺服驱动舱门电气传动控制系统 | 第23-26页 |
2.2.1 基本组成及原理 | 第23页 |
2.2.2 液压伺服驱动装置 | 第23-26页 |
2.2.3 齿轮旋转作动器 | 第26页 |
2.3 飞机舱门传动系统建模 | 第26-30页 |
2.3.1 电力作动舱门传动系统动态数学模型 | 第26-28页 |
2.3.2 液压伺服驱动舱门传动装置动态数学模型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基于模糊参数自整定PID方法的舱门传动控制策略研究 | 第31-49页 |
3.1 传统PID控制算法 | 第31-34页 |
3.1.1 PID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3.1.2 位置式PID控制算法 | 第32-33页 |
3.1.3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 第33页 |
3.1.4 PID控制器参数自整定方法研究 | 第33-34页 |
3.2 模糊参数自整定PID控制方法研究 | 第34-41页 |
3.2.1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 第34-39页 |
3.2.1.1 模糊化 | 第34-35页 |
3.2.1.2 模糊推理 | 第35-37页 |
3.2.1.3 反模糊化 | 第37-39页 |
3.2.2 模糊参数自整定PID控制方法研究 | 第39-41页 |
3.3 基于模糊参数自整定PID的电力作动舱门传动控制策略 | 第41-43页 |
3.4 基于模糊参数自整定PID的液压伺服驱动舱门传动控制策略 | 第43-47页 |
3.4.1 电液伺服阀的静态特性 | 第43-46页 |
3.4.2 液压伺服驱动控制策略分析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液压伺服驱动舱门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仿真 | 第49-61页 |
4.1 模糊参数自整定PID控制器仿真模型搭建 | 第49-54页 |
4.1.1 模糊参数自整定PID控制器仿真模型 | 第49-50页 |
4.1.2 模糊控制器的具体设置 | 第50-54页 |
4.2 模糊参数自整定PID控制算法仿真 | 第54-56页 |
4.3 液压伺服驱动舱门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仿真 | 第56-60页 |
4.3.1 系统阶跃响应仿真实验 | 第58-60页 |
4.3.2 舱门液压伺服驱动定位仿真实验 | 第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液压驱动舱门传动控制器设计 | 第61-73页 |
5.1 液压驱动舱门传动控制器设计原则 | 第61页 |
5.2 液压驱动舱门传动控制器容错方式的选择 | 第61-64页 |
5.2.1 计算机容错技术 | 第61-62页 |
5.2.2 失效率模型 | 第62页 |
5.2.3 容错结构分析 | 第62-64页 |
5.2.4 容错结构比较 | 第64页 |
5.3 基于DSP-TMS320F28335的控制器硬件设计 | 第64-69页 |
5.3.1 主控制器选型 | 第65页 |
5.3.2 看门狗电路设计 | 第65-66页 |
5.3.3 控制器输出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 第66-68页 |
5.3.4 控制器输入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 第68-69页 |
5.3.5 角度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 第69页 |
5.4 基于DSP-TMS320F28335的控制器软件设计 | 第69-72页 |
5.4.1 系统软件初始化程序设计 | 第69-70页 |
5.4.2 主中断程序 | 第70页 |
5.4.3 AD、DA驱动程序设计 | 第70页 |
5.4.4 串行外设接口模块程序设计 | 第70-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工作成果与结论 | 第73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