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2-18页 |
第一章 我国“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出现与确立 | 第18-23页 |
第一节 地方证据规定中的“排除合理怀疑”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司法解释中的“排除合理怀疑”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刑事案例中的“排除合理怀疑” | 第20-21页 |
第四节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中的“排除合理怀疑”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解读中国法语境下的“排除合理怀疑”标准 | 第23-33页 |
第一节 “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含义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本土定位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实践适用问题 | 第25-28页 |
一、适用阶段 | 第25-26页 |
二、案件整体事实还是局部事实 | 第26-27页 |
三、适用案件类型范围 | 第27页 |
四、不同证明主体的证明责任 | 第27-28页 |
五、不同证明对象的证明责任:定罪与量刑 | 第28页 |
第四节 我国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现状 | 第28-33页 |
一、死刑证明标准现状分析 | 第28-29页 |
二、死刑证明标准的不同学说 | 第29-33页 |
第三章 “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实证考察 | 第33-59页 |
第一节 司法实践中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运作情况 | 第33-49页 |
一、死刑定罪环节证明标准的个案分析 | 第33-47页 |
二、影响死刑量刑因素的个案分析 | 第47-49页 |
第二节 “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适用——典型案例分析与归纳 | 第49-53页 |
一、马益民故意杀人案 | 第50-51页 |
二、陈安国故意杀人案 | 第51-52页 |
三、胡恒飞杀人案 | 第52-53页 |
第三节 从证明方法角度解读“排除合理怀疑”标准 | 第53-59页 |
一、印证 | 第53-56页 |
二、推论 | 第56-59页 |
第四章 完善“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在死刑案件中的适用 | 第59-64页 |
第一节 刑事证明标准与“留有余地”判决 | 第59页 |
第二节 加强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配套措施 | 第59-62页 |
一、加强刑事案例指导制度 | 第59-60页 |
二、增强法官心证公开程度 | 第60-61页 |
三、提高司法人员素质 | 第61页 |
四、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 | 第61-62页 |
第三节 完善刑事证据规则和原则 | 第62-64页 |
一、保障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62页 |
二、贯彻直接言词原则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语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