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8页 |
| 1.拟南芥研究进展 | 第8页 |
| 1.1 拟南芥简介 | 第8页 |
| 2.CIPK作用及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 2.1 CIPK蛋白质 | 第8-9页 |
| 2.2 CIPK在钙信号中所起的作用 | 第9-10页 |
| 2.3 CIPK与Mg2+的关系 | 第10页 |
| 2.4 CIPK与K+的关系 | 第10-11页 |
| 3 蛋白质组学及其应用 | 第11-17页 |
| 3.1 蛋白质组学的概念 | 第11页 |
| 3.2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3.3 蛋白质组学研究历史和背景 | 第12页 |
| 3.4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 | 第12-17页 |
| 4.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拟南芥叶片高丰度蛋白的去除 | 第18-24页 |
| 1.前言 | 第18页 |
| 2.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 2.3 蛋白质定量方法 | 第20页 |
| 2.4 SDS-PAGE电泳分析 | 第20-21页 |
| 2.5 染色与扫描 | 第21页 |
| 3.实验结果 | 第21-23页 |
| 3.1 高丰度蛋白的去除 | 第21页 |
| 3.2 蛋白质标准曲线 | 第21-22页 |
| 3.3 不同提取方法的实验结果 | 第22-23页 |
| 4.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拟南芥镁敏感cipk3/9/23/26突变体差异蛋白质组研究 | 第24-39页 |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5-26页 |
| 1.1 实验材料及生长条件 | 第25-26页 |
| 2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6-27页 |
| 2.1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 2.2 实验试剂 | 第26-27页 |
| 3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 3.1 等电聚焦 | 第27页 |
| 3.2 胶条平衡 | 第27-28页 |
| 3.3 染色与扫描 | 第28页 |
| 3.4 酶解、质谱鉴定 | 第28-29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 4.1 拟南芥野生型Col0和cipk3/9/23/26形态 | 第29-31页 |
| 4.2 图谱分析 | 第31-32页 |
| 4.3 差异蛋白质分析 | 第32页 |
| 4.4 蛋白质的质谱鉴定 | 第32-35页 |
| 5 讨论 | 第35-39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9-41页 |
| 1 结论 | 第39-40页 |
| 2 展望 | 第40-41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