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基于风险控制视角的可转换债券融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5页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一) 研究背景第12-13页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页
    二、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第13-14页
    三、主要创新与局限性第14-1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概述第15-26页
    一、文献综述第15-21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1页
        (三) 文献综述的总结与评述第21页
    二、企业融资理论第21-23页
        (一) MM理论第21-22页
        (二) 委托代理理论第22页
        (三) 信息传递理论第22-23页
        (四) 优序融资理论第23页
    三、风险控制理论第23-24页
        (一) 内部控制理论第23-24页
        (二) 风险管理理论第24页
    四、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三章 可转债融资风险分析第26-44页
    一、可转换债券的相关概念第26-27页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第27-33页
        (一) 融资种类概述第27-28页
        (二) 各类融资方式利弊分析第28-32页
        (三) 我国可转债发行现状第32-33页
    三、可转债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比较第33-34页
        (一) 与银行贷款比较第33页
        (二) 与发行普通企业债券融资比较第33页
        (三) 与发行股票融资比较第33-34页
    四、可转债融资风险分类第34-37页
        (一) 阶段性风险第34-36页
        (二) 固有风险第36-37页
    五、可转债融资风险成因第37-42页
        (一) 外部成因第38-40页
        (二) 内部成因第40-41页
        (三) 可转债融资风险机理第41-42页
    六、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福记食品案例分析第44-62页
    一、福记食品概况第44-45页
    二、福记食品可转债融资概况第45-48页
        (一) 第一次发行可转债第45-46页
        (二) 第二次发行可转债第46页
        (三) 第三次发行可转债第46-48页
    三、福记食品融资风险识别第48-52页
        (一) 融资渠道单一第48-49页
        (二) 融资规模过大第49页
        (三) 可转债条款设计缺陷第49-50页
        (四) 融资效率不高第50-51页
        (五) 市场投机氛围浓厚第51页
        (六) 宏观经济波动第51-52页
    四、福记食品可转债融资风险评估第52-61页
        (一) 偿债能力指标第52-57页
        (二) 营运能力指标第57-59页
        (三) 基于Z计分模型的风险评估第59-61页
    五、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控制第62-69页
    一、融资决策管控第62-65页
        (一) 融资方式第62-63页
        (二) 融资规模第63页
        (三) 融资时机第63-64页
        (四) 可转债条款设计第64-65页
    二、募集资金使用管控第65页
    三、构建融资风险预警机制及风险应急机制第65-66页
    四、监督机制第66-67页
    五、绩效考核机制第67页
    六、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股指期货与国债期货联动性研究及其组合交易策略设计--中国金融市场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社会网络与中国城镇家庭股市参与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