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6页 |
1 生物絮凝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2 工厂化生物絮凝养殖模式分类 | 第13-14页 |
2.1 避光型生物絮凝养殖 | 第13页 |
2.2 阳光型生物絮凝养殖 | 第13-14页 |
3 微食物环 | 第14页 |
3.1 上行效应与下行效应 | 第14页 |
4 阳光型生物絮凝系统调控手段 | 第14-15页 |
4.1 碳源调控 | 第14-15页 |
4.2 生物操纵 | 第15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有机碳源对水产养殖新水中细菌和浮游生物的影响 | 第16-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1.2 实验设计与运行 | 第17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1.3.1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 第17-18页 |
1.3.2 细菌计数方法 | 第18页 |
1.3.3 浮游生物计数和鉴定方法 | 第18页 |
1.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2 实验结果 | 第19-25页 |
2.1 细菌总数和叶绿素a的变化 | 第19-20页 |
2.2 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优势度变化 | 第20-21页 |
2.3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优势度变化 | 第21-23页 |
2.4 水质变化 | 第23-25页 |
3 讨论 | 第25-28页 |
3.1 藻菌变化和水质的关系 | 第25-26页 |
3.2 上行效应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 第26-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阳光工厂化生物絮凝养殖初期水调控手段的探究 | 第29-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1.2 实验设计 | 第29-31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31页 |
1.3.1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 第31页 |
1.3.2 细菌计数方法 | 第31页 |
1.3.3 浮游生物计数和鉴定方法 | 第31页 |
1.3.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1页 |
2 实验结果 | 第31-34页 |
2.1 细菌总数和叶绿素a的变化 | 第31-32页 |
2.2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变化 | 第32-33页 |
2.3 水质变化 | 第33-34页 |
3 讨论 | 第34-36页 |
3.1 上行效应对生物絮团-菌藻共生型微食物环的影响 | 第35页 |
3.2 下行效应对生物絮团-菌藻共生型微食物环的影响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两种阳光工厂化养殖模式中下行效应的对比研究 | 第38-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1.2 实验设计 | 第38-39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1.3.1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 第41页 |
1.3.2 细菌计数方法 | 第41页 |
1.3.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1页 |
2 结果 | 第41-43页 |
2.1 细菌总数和叶绿素a的变化 | 第41-42页 |
2.2 水质变化 | 第42-43页 |
3 讨论 | 第43-45页 |
3.1 下行效应对两种模式养殖水中菌藻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 两种养殖模式的氮磷转化途径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