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再生骨料混凝土概述 | 第9-13页 |
1.1.1 再生骨料混凝土发展应用现状 | 第9-10页 |
1.1.2 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 钢筋粘结锚固性能研究概述 | 第13-19页 |
1.2.1 钢筋粘结性能试验方法 | 第13-15页 |
1.2.2 影响粘结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 第15-16页 |
1.2.3 钢筋与混凝土的极限粘结强度 | 第16-17页 |
1.2.4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 第17-19页 |
1.3 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粘结锚固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 本文的工作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再生粗骨料的碳化处理及性能评价 | 第22-29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再生粗骨料 | 第22-24页 |
2.2.1 骨料的颗粒级配 | 第23页 |
2.2.2 骨料的基本性能 | 第23-24页 |
2.3 再生骨料的碳化处理 | 第24-26页 |
2.3.1 碳化再生骨料的作用机理 | 第24页 |
2.3.2 试验方案 | 第24-26页 |
2.4 碳化时间的影响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基本力学性能 | 第29-36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原材料及基本性能 | 第29-30页 |
3.2.1 水泥 | 第29页 |
3.2.2 细骨料 | 第29-30页 |
3.2.3 粗骨料 | 第30页 |
3.2.4 水和减水剂 | 第30页 |
3.3 配合比设计 | 第30-32页 |
3.4 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 | 第32-33页 |
3.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再生混凝土与钢筋平均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 第36-65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试验方案 | 第36-40页 |
4.2.1 原材料 | 第36-37页 |
4.2.2 试件制作 | 第37-38页 |
4.2.3 加载装置及测量装置 | 第38-40页 |
4.3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40-42页 |
4.3.1 平均粘结应力 | 第40-41页 |
4.3.2 平均滑移 | 第41-42页 |
4.4 试件破坏原理及破坏形态 | 第42-44页 |
4.4.1 试件破坏原理及破坏模式 | 第42-43页 |
4.4.2 试件破坏形态 | 第43-44页 |
4.5 试验数据 | 第44-46页 |
4.6 平均粘结应力—滑移曲线 | 第46-51页 |
4.6.1 典型平均粘结应力—滑移曲线 | 第46-47页 |
4.6.2 部分试验曲线 | 第47-51页 |
4.7 再生骨料碳化时间对曲线的影响 | 第51-56页 |
4.8 碳化骨料取代率对粘结性能的影响 | 第56-60页 |
4.9 公式回归 | 第60-64页 |
4.9.1 极限粘结强度τ_u | 第60-61页 |
4.9.2 平均粘结应力—滑移关系 | 第61-64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碳化骨料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的局部粘结性能研究 | 第65-76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试验方案 | 第65-66页 |
5.3 试验结果 | 第66-73页 |
5.3.1 钢筋应变随荷载和锚长的变化 | 第67-70页 |
5.3.2 粘结应力随荷载和锚长的变化 | 第70-73页 |
5.4 校核粘结应力 | 第73-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个人简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