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打标机控制系统软件平台构建及矢量打标控制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激光打标控制系统的现状 | 第9-11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2 激光打标机的基本原理及总体结构 | 第12-19页 |
·激光打标机的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扫描式标刻的基本原理 | 第12-13页 |
·激光打标机的工作流程 | 第13页 |
·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13-15页 |
·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 | 第13-14页 |
·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 | 第14-15页 |
·控制系统的优点 | 第15页 |
·激光打标机的主要控制设备 | 第15-18页 |
·振镜扫描系统 | 第15-17页 |
·激光器 | 第17-18页 |
·生产线检测系统 | 第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3 激光打标机软件平台的构建 | 第19-41页 |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 第19-22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作用 | 第19页 |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特点 | 第19-20页 |
·嵌入式Linux软件平台的结构 | 第20-22页 |
·Bootloader的移植 | 第22-27页 |
·Bootloader的选择 | 第22页 |
·vivi的启动过程 | 第22-23页 |
·扩展logo显示功能 | 第23-24页 |
·vivi的移植 | 第24-27页 |
·Linux内核的移植 | 第27-30页 |
·Linux2.6内核在嵌入式应用上的突破 | 第27-28页 |
·Linux2.6内核的移植 | 第28-30页 |
·文件系统的建立 | 第30-37页 |
·基于Flash设备的文件系统 | 第30-32页 |
·文件系统的选择 | 第32页 |
·根文件系统的建立 | 第32-37页 |
·GUI运行环境的建立 | 第37-40页 |
·Qt/Embedded简介 | 第37-38页 |
·Qt/Embedded的移植 | 第38-39页 |
·Qt/Embedded平台下应用程序的运行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控制卡驱动程序的设计 | 第41-61页 |
·Linux驱动程序简介 | 第41-42页 |
·Linux驱动程序作用 | 第41页 |
·Linux驱动程序工作原理 | 第41-42页 |
·打标控制过程分析 | 第42-47页 |
·打标驱动程序主要任务 | 第42-43页 |
·打标控制卡的工作原理 | 第43-45页 |
·打标控制流程分析 | 第45-47页 |
·打标控制驱动中关键问题的分析 | 第47-51页 |
·获取大容量缓存区 | 第47-48页 |
·内存共享 | 第48-49页 |
·DMA数据传输方式 | 第49-51页 |
·异步通知的实现 | 第51页 |
·打标控制驱动的详细设计 | 第51-60页 |
·驱动安装程序 | 第51-54页 |
·驱动卸载函数 | 第54页 |
·内存映射函数的设计 | 第54-55页 |
·open函数的设计 | 第55-56页 |
·release函数的设计 | 第56页 |
·ioctl函数的设计 | 第56-58页 |
·中断事件处理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矢量打标控制的研究 | 第61-70页 |
·矢量打标的原理与实现 | 第61-64页 |
·矢量打标的基本原理 | 第61-62页 |
·矢量打标的实现 | 第62-64页 |
·矢量打标的误差分析与处理 | 第64-66页 |
·跳转延时处理 | 第64-65页 |
·拐角延时处理 | 第65-66页 |
·关光延时处理 | 第66页 |
·飞行打标的实现 | 第66-69页 |
·飞行打标的原理 | 第66-68页 |
·飞行打标误差分析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软件固化与整机测试 | 第70-74页 |
·程序的固化 | 第70-72页 |
·检验打标精度 | 第72-73页 |
·打标图样 | 第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总结 | 第74-75页 |
·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