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3.1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面临的挑战 | 第12页 |
1.3.2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3 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7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创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KMRW声誉模型 | 第17-18页 |
2.1.1 模型假设 | 第17页 |
2.1.2 模型建立 | 第17-18页 |
2.1.3 模型分析 | 第18页 |
2.2 梅特卡夫定律 | 第18-19页 |
2.2.1 梅特卡夫定律的内涵 | 第18-19页 |
2.2.2 梅特卡夫定律的争议 | 第19页 |
2.2.3 梅特卡夫定律分析 | 第19页 |
2.3 长尾理论 | 第19-23页 |
2.3.1 长尾的定义 | 第19-20页 |
2.3.2 互联网时代赋予长尾产品的特点 | 第20页 |
2.3.3 对20/80定律的挑战 | 第20-21页 |
2.3.4 长尾理论在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第3章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模式 | 第23-29页 |
3.1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模式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3.1.1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模式的内涵 | 第23页 |
3.1.2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模式参与主体与基本流程 | 第23-25页 |
3.1.3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的特点 | 第25页 |
3.2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的条件 | 第25-26页 |
3.3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的优势 | 第26-29页 |
3.3.1 构建诚信交易市场环境 | 第26页 |
3.3.2 形成交易信息评价体系 | 第26-27页 |
3.3.3 启用风险共担机制 | 第27-28页 |
3.3.4 打破区域界线 | 第28-29页 |
第4章 案例分析——中国建设银行e贷款模式 | 第29-36页 |
4.1 中国建设银行e贷款发展历程 | 第29页 |
4.2 中国建设银行e贷款运作模式 | 第29-34页 |
4.2.1 中国建设银行e贷款业务框架 | 第29-31页 |
4.2.2 中国建设银行e贷款模式介绍 | 第31-34页 |
4.3 中国建设银行e贷款盈利模式 | 第34页 |
4.4 中国建设银行e贷款风险控制 | 第34-36页 |
第5章 中国建设银行e贷款模式与传统贷款模式对比分析 | 第36-45页 |
5.1 中国建设银行e贷款模式与传统贷款模式的内涵 | 第36页 |
5.2 中国建设银行e贷款产品与传统贷款模式对比分析 | 第36-43页 |
5.2.1 贷款规模对比分析 | 第36-39页 |
5.2.2 授信额度对比分析 | 第39-40页 |
5.2.3 贷款程序对比分析 | 第40-41页 |
5.2.4 贷款利率对比分析 | 第41页 |
5.2.5 成本与绩效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5.2.6 风险控制对比分析 | 第42-43页 |
5.3 中国建设银行e贷款模式优劣势分析 | 第43-45页 |
5.3.1 中国建设银行e贷款模式的优势 | 第43页 |
5.3.2 中国建设银行e贷款模式的劣势 | 第43-45页 |
第6章 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发展创新业务的建议 | 第45-48页 |
6.1 政府及政策层面建议 | 第45-46页 |
6.1.1 规范法律环境 | 第45页 |
6.1.2 建设信贷征信系统 | 第45页 |
6.1.3 加大B2B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力度 | 第45-46页 |
6.2 商业银行层面建议 | 第46-48页 |
6.2.1 重视中小企业客户 | 第46页 |
6.2.2 加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资源整合 | 第46页 |
6.2.3 提升技术水平,规范中小企业贷款管理制度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