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环境司法中的行为保全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13页
    1.1 选题背景第8页
    1.2 文献综述第8-11页
    1.3 研究意义第11页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2 研究方法第12页
    1.5 论文创新点第12-13页
2 行为保全制度在环境司法中的引入第13-18页
    2.1 行为保全制度的概念第13-14页
        2.1.1 行为保全的含义第13页
        2.1.2 行为保全与环保禁止令的廓清第13-14页
        2.1.3 行为保全制度的概念第14页
    2.2 环境司法中引入行为保全制度的必要性第14-15页
        2.2.1 环境损害的特殊性第14页
        2.2.2 环境司法程序的复杂性第14-15页
    2.3 环境司法中行为保全制度的基本内容第15-18页
        2.3.1 行为保全的启动方式第15页
        2.3.2 行为保全的适用标准第15-16页
        2.3.3 行为保全的审理方式第16页
        2.3.4 行为保全的救济措施第16-17页
        2.3.5 行为保全裁定的执行第17-18页
3 我国环境司法中行为保全制度的现状第18-25页
    3.1 立法概况与实践概况第18-19页
        3.1.1 立法概况第18页
        3.1.2 实践概况第18-19页
    3.2 现存问题第19-25页
        3.2.1 行为保全的功能定位不明第19-20页
        3.2.2 行为保全的适用标准规定模糊第20-21页
        3.2.3 行为保全担保的规定笼统第21-22页
        3.2.4 行为保全的审理方式单一第22页
        3.2.5 行为保全的救济程序不合理第22-23页
        3.2.6 缺乏行为保全申请错误的认定标准第23-25页
4 环境司法中行为保全制度的域外经验借鉴第25-29页
    4.1 主要国家环境司法中的行为保全制度简况第25-26页
        4.1.1 美国的中间禁止令制度第25页
        4.1.2 德、日的假处分制度第25-26页
    4.2 可借鉴的经验第26-29页
        4.2.1 明确适用实质性条件的审查要素第26-27页
        4.2.2 引入听证程序第27-28页
        4.2.3 日本假处分制度的救济程序第28-29页
5 我国环境司法中行为保全制度的完善建议第29-36页
    5.1 明确行为保全的功能定位第29-30页
    5.2 细化行为保全的适用标准第30-31页
    5.3 优化行为保全的担保制度第31-32页
    5.4 增加行为保全的审理方式第32页
    5.5 完善行为保全的救济程序第32-33页
    5.6 构建行为保全申请错误的认定标准第33-36页
6 结论第36-38页
致谢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研究
下一篇:加快推进重庆市永川区法治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