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植物生态学论文--植物与非生物环境论文--土壤因素论文

安太堡露天矿复垦地典型植被-土壤系统生态效应研究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2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矿区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第15-18页
        1.2.1 矿区植被恢复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2 矿区土壤恢复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18页
        1.2.3 矿区生态效应评价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页
    1.3 研究内容第18-20页
    1.4 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实验设计第22-26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2-23页
        2.1.1 自然地理概况第22-23页
        2.1.2 ATB排土场植被-土壤系统生态恢复概况第23页
    2.2 实验设计第23-26页
        2.2.1 植物样方调查与土样采集第23-24页
        2.2.2 实验方法第24页
        2.2.3 数据处理和分析第24-26页
第三章 典型植被恢复模式的群落组成与优势种种间关联第26-36页
    3.1 引言第26页
    3.2 典型植被恢复模式的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第26-29页
    3.3 典型植被恢复模式的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第29-34页
    3.4 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典型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理化性质第36-40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典型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第36-37页
    4.3 典型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化学性质第37-39页
    4.4 小结第39-40页
第五章 典型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酶活性第40-46页
    5.1 引言第40页
    5.2 典型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脲酶活性第40-41页
    5.3 典型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蔗糖酶活性第41页
    5.4 典型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第41-42页
    5.5 典型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第42-43页
    5.6 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相关性第43-44页
    5.7 小结第44-46页
第六章 典型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细菌多样性第46-52页
    6.1 引言第46页
    6.2 典型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第46页
    6.3 典型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第46-49页
    6.4 典型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细菌多样性第49-50页
    6.5 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第50-51页
    6.6 小结第51-52页
第七章 典型植被恢复模式的植被-土壤系统生态效应评价第52-56页
    7.1 引言第52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52-54页
    7.3 小结第54-56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56-60页
    8.1 结论与讨论第56-58页
    8.2 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参与的科研项目第66-68页
致谢第68-70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70-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主题式教学法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影响的研究--以通渭县碧玉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