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2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三、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 、自媒体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2 、网络红人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第一章 网络红人现象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 第21-31页 |
第一节 社会环境分析:网络传播的发展 | 第21-23页 |
第二节 文化环境分析:文化消费的兴盛 | 第23-25页 |
第三节 经济环境分析:网络推手的推动 | 第25-27页 |
第四节 “网红3.0”特征及受众心理 | 第27-31页 |
一、“网红3.0”时代的特征 | 第27-29页 |
二、“网红3.0”时代的受众心理 | 第29-31页 |
第二章 以打造个人品牌为主的新一代网红 | 第31-36页 |
第一节 对个人品牌塑造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第二节 papi酱从普通草根到“万众瞩目”的逆袭 | 第32-34页 |
第三节 papi酱独特的互联网思维体系 | 第34-36页 |
第三章 网络红人的走红原因——以网红PAPI酱为例 | 第36-46页 |
第一节 传者:粉丝的意见领袖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内容:“吐槽”时事+生活“原创”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受众:媒体制造的一代 | 第39-41页 |
第四节 “网红”传播的媒介驱动因素 | 第41-43页 |
第五节 短视频UGC兴起下的“网红”内容生产 | 第43-46页 |
第四章 网红的传播营销策略 | 第46-54页 |
第一节 通过营销的“41”理论来看网红的传播营销策略: | 第46-49页 |
一、趣味原则:传播风格泛娱乐化 | 第46-47页 |
二、个性原则:创造个人品牌形象 | 第47页 |
三、互动原则:传播的多样性和交互性 | 第47-48页 |
四、利益原则: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 第48-49页 |
第二节 避免过度的营销传播 | 第49-51页 |
一、避免内容低俗化 | 第49-50页 |
二、避免网红陷入圈钱怪圈 | 第50-51页 |
第三节 网络红人的发展趋势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一、著作文献 | 第55页 |
二、期刊文献 | 第55-58页 |
三、其他文献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