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家营矿2074E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1.1 选题依据 | 第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国外矿山压力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1.2.2 国内矿山压力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3 巷道围岩控制理论及现状 | 第12-14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1.4 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 1.4.1 关键技术 | 第15页 |
| 1.4.2 创新点 | 第15-16页 |
| 1.5 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 | 第16-17页 |
| 第2章 2074E工作面概况 | 第17-21页 |
| 2.1 2074E工作面位置 | 第17页 |
| 2.2 2074E工作面地质构造 | 第17-18页 |
| 2.3 2074E工作面煤层赋存 | 第18-20页 |
| 2.4 2074E工作面采煤方法和设备 | 第20-21页 |
| 第3章 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 | 第21-32页 |
| 3.1 关键层理论 | 第21-24页 |
| 3.1.1 关键层定义和特征 | 第21页 |
| 3.1.2 关键层位置判断 | 第21-24页 |
| 3.2 2074E工作面顶板岩层移动规律 | 第24-27页 |
| 3.2.1 工作面上覆岩层特性 | 第24-25页 |
| 3.2.2 工作面关键层层位判断 | 第25-27页 |
| 3.3 关键层稳定性分析 | 第27-31页 |
| 3.3.1 关键层破断对矿压的影响 | 第27页 |
| 3.3.2 砌体梁结构稳定性分析 | 第27-30页 |
| 3.3.3 离层分析 | 第30-3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工作面矿压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 第32-48页 |
| 4.1 FLAC3D软件介绍 | 第32页 |
| 4.2 模型建立和边界条件 | 第32-33页 |
| 4.3 不同推进距离应力分布规律 | 第33-44页 |
| 4.3.1 垂直应力分布规律 | 第33-39页 |
| 4.3.2 水平应力分布规律 | 第39-41页 |
| 4.3.3 顶板位移监测 | 第41-43页 |
| 4.3.4 上覆岩层破坏规律 | 第43-44页 |
| 4.4 不同采高应力分布规律 | 第44-4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2074E工作面矿压实测与研究 | 第48-71页 |
| 5.1 2074E工作面矿压监测与分析 | 第48-61页 |
| 5.1.1 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监测 | 第48-53页 |
| 5.1.2 顶板来压步距 | 第53-54页 |
| 5.1.3 液压支架的工作特征分析 | 第54-60页 |
| 5.1.4 支适应性分析 | 第60-61页 |
| 5.2 2074E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监测与分析 | 第61-69页 |
| 5.2.1 监测内容和方法 | 第61-62页 |
| 5.2.2 回采巷道变形规律 | 第62-69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导师简介 | 第77-78页 |
| 作者简介 | 第78-7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