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

论职业禁止的适用--以职业禁止的适用原则为视角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2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页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3 文献综述第10页
    1.4 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思路第10-11页
    1.5 论文结构第11-12页
第2章 职业禁止概述第12-18页
    2.1 职业禁止的概念第12-13页
    2.2 职业禁止的性质第13-15页
        2.2.1 职业禁止性质的理论争议观点第13-14页
        2.2.2 职业禁止性质的争议观点及笔者主张第14-15页
    2.3 保安处分性质下职业禁止的适用原则第15-18页
        2.3.1 职业禁止适用原则的争议观点与评析第15-16页
        2.3.2 职业禁止适用原则之我见第16-18页
第3章 合目的性原则下职业禁止的适用第18-25页
    3.1 合目的性原则的含义与指导意义第18页
    3.2 犯罪人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第18-22页
        3.2.1 职业的概念第19-20页
        3.2.2 利用职业便利的含义第20-22页
        3.2.3 “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的理解第22页
    3.3 犯罪人违反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构成犯罪第22-24页
    3.4 不符合合目的性原则的情形第24-25页
第4章 必要性原则下职业禁止的适用第25-32页
    4.1 必要性原则的含义与指导意义第25-26页
    4.2 必要性原则下“行为人构成犯罪并被判处刑罚”的理解第26-28页
    4.3 “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要求适用职业禁止第28-29页
        4.3.1 “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需要”的含义第28-29页
        4.3.2 “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需要”的关系第29页
    4.4 职业禁止以外的法律手段不能实现预防目的第29-32页
第5章 比例原则下职业禁止适用问题分析第32-37页
    5.1 比例原则的含义与指导意义第32-33页
    5.2 “再犯罪可能”大小的判断因素第33-35页
        5.2.1 “犯罪情况”的判断因素第33-34页
        5.2.2 犯罪人个人因素的判断第34-35页
    5.3 职业禁止期限的具体确定第35-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致谢第40-4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研究
下一篇: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