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硅杂蒽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与分子识别检测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写和符号清单第13-15页
1 引言第15-36页
    1.1 超分子化学与分子识别第15-16页
    1.2 分子识别探针的结构第16-17页
    1.3 基于分子识别荧光探针的响应机制第17-19页
        1.3.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机理第17-18页
        1.3.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机理第18页
        1.3.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理第18页
        1.3.4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机理第18页
        1.3.5 聚集诱导发光(AIE)机理第18-19页
    1.4 F~-识别检测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19-24页
        1.4.1 F~-识别检测荧光探针的发展第19页
        1.4.2 F~-识别检测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与分类第19-24页
    1.5 光气识别检测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24-31页
        1.5.1 光气识别检测荧光探针的发展第24-25页
        1.5.2 光气识别检测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与分类第25-31页
    1.6 芥子气识别检测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31-36页
        1.6.1 芥子气识别检测荧光探针的发展第31页
        1.6.2 芥子气识别检测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与分类第31-36页
2 硅杂蒽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第36-59页
    2.1 硅杂蒽荧光分子探针的发展第36-37页
    2.2 硅杂蒽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第37-39页
    2.3 硅杂蒽金属离子识别检测荧光分子探针第39-42页
        2.3.1 Zn~(2+)探针第40页
        2.3.2 Ca~(2+)探针第40-41页
        2.3.3 Cu~(2+)探针第41-42页
        2.3.4 Hg~(2+)探针第42页
    2.4 硅杂蒽pH识别检测荧光分子探针第42-44页
    2.5 硅杂蒽甲醛识别检测荧光分子探针第44-45页
    2.6 硅杂蒽HClO识别检测荧光分子探针第45-46页
    2.7 硅杂蒽生物酶识别检测荧光分子探针第46-51页
        2.7.1 检测β-半乳糖苷酶探针第47-48页
        2.7.2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探针第48-49页
        2.7.3 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和亮氨酸氨肽酶探针第49-50页
        2.7.4 检测布鲁顿(Bruton's)酪氨酸激酶探针第50-51页
    2.8 硅杂蒽气体识别检测荧光分子探针第51-54页
        2.8.1 O_2探针第51-52页
        2.8.2 单线态~1O_2探针第52页
        2.8.3 NO探针第52-54页
    2.9 硅杂蒽荧光分子探针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第54-57页
        2.9.1 GFP细胞成像第54-55页
        2.9.2 神经元细胞成像第55页
        2.9.3 细菌细胞表面肽聚糖成像第55-56页
        2.9.4 细胞骨架纤维成像第56-57页
    2.10 本课题设计思路及研究内容第57-59页
3 硅杂蒽近红外F~-识别检测荧光分子探针第59-85页
    3.1 引言第59-60页
    3.2 探针分子设计和合成第60-61页
        3.2.1 探针分子设计第60页
        3.2.2 探针分子合成路线第60-61页
    3.3 实验部分第61-67页
        3.3.1 化学试剂第61-62页
        3.3.2 实验仪器与方法第62-63页
        3.3.3 探针SiROPS的合成第63-66页
        3.3.4 探针SiROPS及其对F~-识别检测的光谱学性质测试第66页
        3.3.5 最低检测限LOD的测定第66页
        3.3.6 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的计算第66-67页
        3.3.7 探针SiROPS试纸条的制备第67页
        3.3.8 探针SiROPS对实际样品中F~-的识别检测第67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67-82页
        3.4.1 探针SiROPS的合成研究第67-68页
        3.4.2 探针SiROPS及其对F~-识别检测的的光谱学性质研究第68-71页
        3.4.3 探针SiROPS对F~-响应的动力学研究第71-72页
        3.4.4 pH对探针SiROPS识别F~-的影响第72-73页
        3.4.5 探针SiROPS识别F~-的选择性研究第73-75页
        3.4.6 探针SiROPS识别F~-的机理研究第75-80页
        3.4.7 探针SiROPS试纸条的应用研究第80-81页
        3.4.8 探针SiROPS对实际样品中F~-的检测研究第81-82页
    3.5 本章小结第82-85页
4 硅杂蒽近红外光气识别检测荧光分子探针第85-104页
    4.1 引言第85-86页
    4.2 探针分子的设计和合成第86-87页
        4.2.1 探针分子设计第86页
        4.2.2 探针分子合成路线第86-87页
    4.3 实验部分第87-92页
        4.3.1 化学试剂第87-88页
        4.3.2 实验仪器与方法第88页
        4.3.3 探针SiR-amide的合成第88-90页
        4.3.4 探针SiR-amide及其对光气识别检测的光谱学性质测试第90-91页
        4.3.5 最低检测限LOD的测定第91页
        4.3.6 SiR-amide与SiR-nitrile的理论计算(DFT)第91页
        4.3.7 探针SiR-amide试纸条的制备第91-92页
        4.3.8 探针SiR-amide试纸条对光气气体的识别检测第92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92-101页
        4.4.1 探针SiR-amide的合成研究第92页
        4.4.2 探针SiR-amide及其对光气识别检测的光谱学性质研究第92-95页
        4.4.3 探针SiR-amide识别光气的动力学研究第95-96页
        4.4.4 探针SiR-amide识别光气的选择性研究第96-98页
        4.4.5 探针SiR-amide识别光气的机理研究第98-100页
        4.4.6 探针SiR-amide试纸条的应用研究第100-101页
    4.5 本章小结第101-104页
5 硅杂蔥近红外芥子气识别检测荧光分子探针第104-122页
    5.1 引言第104-105页
    5.2 探针分子的设计和合成路线第105-106页
        5.2.1 探针分子设计第105页
        5.2.2 探针分子合成路线第105-106页
    5.3 实验部分第106-113页
        5.3.1 化学试剂第106-107页
        5.3.2 实验仪器与方法第107页
        5.3.3 探针SiRXT-1的合成第107-109页
        5.3.4 探针SiRXT-2的合成第109-111页
        5.3.5 探针SiRXT及其对芥子气识别检测的光谱学性质测试第111-112页
        5.3.6 最低检测限LOD的测定第112页
        5.3.7 探针SiRXT-2负载的TLC板对芥子气气体的识别检测第112-113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113-120页
        5.4.1 探针SiRXT的合成研究第113页
        5.4.2 探针SiRXT及其对芥子气识别检测的光谱学性质研究第113-115页
        5.4.3 探针SiRXT-2识别芥子气的选择性研究第115-117页
        5.4.4 探针SiRXT-2识别芥子气的机理研究第117页
        5.4.5 探针SiRXT-2负载的TLC板对芥子气气体的识别检测研究第117-120页
    5.5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22-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43页
附录 A 主要化合物的~1H NMR、~(13)C NMR和HRMS图谱第143-162页
附录 B DFT计算第162-166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66-171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化纳米探针在microRNA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共轭扩展的环状多吡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