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含二茂铁基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课题背景第10页
    1.2 荧光分子探针识别原理第10-13页
        1.2.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PhotoinducedElectronTransfer)第10-11页
        1.2.2 电荷转移CT(ChargeTransfer)第11-12页
        1.2.3 激基缔合物(Excimer/Exciplex)第12-13页
        1.2.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fer)第13页
    1.3 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第13-17页
        1.3.1 荧光团第13页
        1.3.2 萘酰亚胺类荧光染料第13-14页
        1.3.3 萘酰亚胺类阳离子识别型探针第14-15页
        1.3.4 萘酰亚胺类阴离子识别型探针第15页
        1.3.5 萘酰亚胺类活性氧簇识别型探针第15-17页
    1.4 二茂铁第17-19页
        1.4.1 二茂铁的结构和性质第17页
        1.4.2 二茂铁在离子识别中的应用第17-19页
    1.5 本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2页
第2章 以哌嗪基为连接基团的萘酰亚胺衍生物与二茂铁的合成与研究第22-38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22-24页
        2.2.1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22-23页
        2.2.2 实验试剂第23-24页
    2.3 实验部分第24-27页
        2.3.1 合成路线第24页
        2.3.2 探针分子的合成第24-27页
    2.4 目标化合物的性能测试第27-29页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9-37页
        2.5.1 探针对活性氧簇的识别第29-33页
        2.5.2 探针对金属离子的识别第33-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以肼基为连接基团的萘酰亚胺衍生物与二茂铁的合成与研究第38-60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38-40页
        3.2.1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38-39页
        3.2.2 实验试剂第39-40页
    3.3 实验部分第40-41页
        3.3.1 合成路线第40页
        3.3.2 探针分子的合成第40-41页
    3.4 目标化合物的性能测试第41-43页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3-58页
        3.5.1 探针对活性氧簇的响应第43-49页
        3.5.2 探针对金属离子的响应第49-54页
        3.3.4 探针对阴离子的识别第54-58页
    3.6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4章 以C=N为连接基团的萘酰亚胺衍生物与二茂铁的合成与研究第60-76页
    4.1 引言第60页
    4.2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60-62页
        4.2.1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60-61页
        4.2.2 实验试剂第61-62页
    4.3 实验部分第62-63页
        4.3.1 合成路线第62页
        4.3.2 探针分子的合成第62-63页
    4.4 目标化合物的性能测试第63-64页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4-74页
        4.5.1 探针对活性氧簇的响应第64-69页
        4.5.2 探针对金属离子的响应第69-71页
        4.5.3 探针对阴离子的识别第71-74页
    4.6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5章 以胺乙基为连接基团的萘酰亚胺衍生物与二茂铁的合成与研究第76-86页
    5.1 引言第76页
    5.2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76-78页
        5.2.1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76-77页
        5.2.2 实验试剂第77-78页
    5.3 实验部分第78-79页
        5.3.1 合成路线第78页
        5.3.2 探针分子的合成第78-79页
    5.4 目标化合物的性能测试第79-80页
    5.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0-85页
        5.5.1 探针对活性氧簇的响应第80-83页
        5.5.2 探针对金属离子的响应第83-85页
    5.6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结论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4页
附录第94-10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压电陶瓷工艺的夹芯式陆地压电检波器的研究及实现
下一篇:一种基于晶体振荡器相关端点的相位差测量方法的研究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