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0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应答机原理及测试设备总体方案 | 第20-28页 |
2.1 应答机简述 | 第20-21页 |
2.2 引导应答机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2.3 ZJY型引导应答机技术原理 | 第22-23页 |
2.4 ZJY型引导应答机检测原理 | 第23-25页 |
2.5 测试设备总体需求 | 第25页 |
2.6 测试设备组成 | 第25-26页 |
2.7 测试设备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信号处理算法实现及仿真 | 第28-58页 |
3.1 算法框架 | 第28-31页 |
3.2 中频采样的相关理论 | 第31-33页 |
3.3 正交变换的原理及仿真 | 第33-39页 |
3.3.1 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 第33-37页 |
3.3.2 滤波器性能评价 | 第37-39页 |
3.4 带通信号的采样和正交鉴相流程 | 第39-40页 |
3.5 脉冲压缩 | 第40-45页 |
3.5.1 预调多普勒 | 第40-42页 |
3.5.2 中频限带损失 | 第42-44页 |
3.5.3 脉冲压缩流程 | 第44-45页 |
3.6 距离搜索 | 第45-47页 |
3.6.1 搜索状态 | 第45-46页 |
3.6.2 跟踪状态 | 第46-47页 |
3.7 相参积累 | 第47-50页 |
3.7.1 MTD | 第47-48页 |
3.7.2 频率估计 | 第48-49页 |
3.7.3 MTD算法流程 | 第49-50页 |
3.8 目标检测 | 第50-51页 |
3.9 距离、速度信息提取 | 第51-54页 |
3.9.1 测距 | 第51页 |
3.9.2 测速的参差方案 | 第51-54页 |
3.10 中频信号产生 | 第54-56页 |
3.10.1 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 第54-55页 |
3.10.2 中频信号的频谱分析 | 第55-56页 |
3.10.3 中频信号的信噪比分析 | 第56页 |
3.11 AGC信号产生 | 第56页 |
3.12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测试设备实施方案 | 第58-74页 |
4.1 关键和难点技术及解决措施 | 第58-61页 |
4.1.1 应答机频率偏移检测 | 第58-59页 |
4.1.2 应答机功率检测 | 第59-61页 |
4.2 信号处理单元 | 第61-67页 |
4.2.1 信号处理母板(Mother Board) | 第62-64页 |
4.2.2 采样定时板(AD Board) | 第64-65页 |
4.2.3 信号处理板(DSP Board) | 第65-66页 |
4.2.4 波形产生板(DDS Board) | 第66-67页 |
4.2.5 板间总线及主要芯片选择 | 第67页 |
4.3 电源单元 | 第67-69页 |
4.3.1 电源适配 | 第68页 |
4.3.2 电源板 | 第68-69页 |
4.4 显控单元 | 第69-71页 |
4.4.1 显控单元前面板设计 | 第69-70页 |
4.4.2 显控单元后面板设计 | 第70-71页 |
4.5 收发单元 | 第71-72页 |
4.5.1 收发组件 | 第71-72页 |
4.5.2 天线及附件 | 第7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测试设备实验室验证 | 第74-80页 |
5.1 实验前准备 | 第74页 |
5.2 电路检查 | 第74-77页 |
5.2.1 电源单元电路检查 | 第74-75页 |
5.2.2 信号处理母板电路检查 | 第75页 |
5.2.3 波形产生板电路检查 | 第75-76页 |
5.2.4 采样定时板电路检查 | 第76页 |
5.2.5 信号处理板电路检查 | 第76-77页 |
5.3 实验验证 | 第77-79页 |
5.3.1 工作频率 | 第77页 |
5.3.2 发射功率 | 第77-78页 |
5.3.3 接收功率 | 第78-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总结及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