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之救助机制的完善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基本理论问题 | 第14-23页 |
第一节 救助基金的相关概念 | 第14-17页 |
一、机动车 | 第14-15页 |
二、交通事故 | 第15-16页 |
三、交强险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救助基金之概述 | 第17-23页 |
一、救助基金与交强险的关系 | 第17-20页 |
二、救助基金的性质、特征与功能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现状及问题 | 第23-37页 |
第一节 我国救助基金立法体系的现状概况 | 第23-28页 |
一、《道交法》及《实施条例》中有关救助基金的规定 | 第23-24页 |
二、《交强险条例》中有关救助基金的规定 | 第24-25页 |
三、《侵权责任法》中有关救助基金的规定 | 第25页 |
四、《试行办法》的具体规定 | 第25-28页 |
第二节 我国救助基金制度体系的问题分析 | 第28-37页 |
一、运行制度各地不统一 | 第28-29页 |
二、组织机构设置不统一 | 第29页 |
三、资金筹集规定笼统 | 第29-31页 |
四、救助制度规定不明 | 第31-35页 |
五、基金追偿难以落实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改进与完善 | 第37-66页 |
第一节 我国救助基金立法体系的改进与完善 | 第37-39页 |
一、救助基金在中央层面立法的完善建议 | 第37-38页 |
二、救助基金在地方层面立法的完善建议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我国救助基金运行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 第39-41页 |
一、打破各地救助基金区域化局面 | 第39-40页 |
二、中央财政分担基金筹集运行义务 | 第40页 |
三、方便各区域间基金自由流动 | 第40-41页 |
第三节 我国救助基金组织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 第41-47页 |
一、救助基金的法律主体地位 | 第41-42页 |
二、救助基金的管理机构及内部设置 | 第42-44页 |
三、救助基金的日常运作管理模式 | 第44-45页 |
四、救助基金的主管部门和监管机制 | 第45-47页 |
第四节 我国救助基金筹集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 第47-53页 |
一、按交强险的保费的一定比例提取资金 | 第48-49页 |
二、地方政府按交强险缴纳营业税数额给予财政补助 | 第49-50页 |
三、机动车未按规定投保的罚款 | 第50页 |
四、救助基金运行中产生的孳息 | 第50-52页 |
五、向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的资金 | 第52页 |
六、来自社会的捐款 | 第52-53页 |
七、筹集渠道的其他资金 | 第53页 |
第五节 我国救助基金救助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 第53-61页 |
一、救助基金的救助对象 | 第53-54页 |
二、救助基金的救助请求权主体 | 第54-55页 |
三、救助基金的救助事项 | 第55-57页 |
四、救助基金垫付的项目范围和费用限额 | 第57-58页 |
五、救助基金不予垫付的事项范围 | 第58-59页 |
六、救助基金的垫付程序 | 第59-61页 |
第六节 我国救助基金追偿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 第61-66页 |
一、追偿的对象 | 第61-62页 |
二、追偿的费用范围 | 第62-63页 |
三、追偿的保障措施 | 第63页 |
四、追偿的限制 | 第63-64页 |
五、追偿的程序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