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Li7La3Zr2O12及全固态锂电池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4-38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4-17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第14-15页
        1.2.2 锂离子电池结构和工作原理第15-17页
    1.3 固态电解质第17-28页
        1.3.1 固态电解质中的离子导电机制第18-21页
        1.3.2 固态电解质的分类第21-28页
    1.4 Garnet型Li_7La_3Zr_2O_(12)锂离子固态电解质第28-35页
        1.4.1 Li_7La_3Zr_2O_(12)的晶体结构第28-33页
        1.4.2 Li_7La_3Zr_2O_(12)固态电解质的研究进展第33-35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35-38页
        1.5.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第35-36页
        1.5.2 研究内容第36-38页
第2章 实验方法第38-44页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第38-39页
    2.2 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第39-42页
        2.2.1 热重和差热分析(TG-DSC)第39-40页
        2.2.2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40页
        2.2.3 显微结构分析第40页
        2.2.4 能谱分析(EDX)第40页
        2.2.5 拉曼光谱分析(Raman)第40-41页
        2.2.6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ICP)第41页
        2.2.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41页
        2.2.8 相对密度的测试第41-42页
        2.2.9 离子电导率的测试第42页
    2.3 全固态锂电池的组装及测试第42-44页
第3章 Li_7La_3Zr_2O_(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第44-62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烧结温度对固相法合成LLZ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第44-51页
        3.2.1 固相法制备LLZ固态电解质的工艺流程第44-45页
        3.2.2 合成原料的热分析第45-46页
        3.2.3 合成LLZ粉体的XRD分析第46-47页
        3.2.4 烧结温度对LLZ陶瓷固态电解质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第47-49页
        3.2.5 烧结温度对LLZ陶瓷固态电解质性能的影响第49-51页
    3.3 烧结时间对固相法合成LLZ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第51-55页
        3.3.1 烧结时间对LLZ陶瓷固态电解质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第51-53页
        3.3.2 烧结时间对LLZ陶瓷固态电解质性能的影响第53-55页
    3.4 共沉淀法合成制备LLZ与性能表征第55-60页
        3.4.1 共沉淀法制备LLZ固态电解质的工艺流程第55-56页
        3.4.2 原料的热分析第56页
        3.4.3 烧结温度对LLZ陶瓷固态电解质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第56-59页
        3.4.4 烧结温度对LLZ陶瓷固态电解质性能的影响第59-60页
    3.5 小结第60-62页
第4章 Li_7La_3Zr_2O_(12)固态电解质的改性研究第62-86页
    4.1 引言第62页
    4.2 Al掺杂对LLZ固态电解质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第62-69页
        4.2.1 Al掺杂对LLZ陶瓷固态电解质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第63-65页
        4.2.2 Al掺杂对LLZ陶瓷固态电解质性能的影响第65-69页
    4.3 Ti掺杂对LLZ固态电解质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第69-78页
        4.3.1 Ti掺杂LLZ固态电解质的制备第70页
        4.3.2 Ti掺杂对LLZ固态电解质结构的影响第70-74页
        4.3.3 Ti掺杂对LLZ固态电解质性能的影响第74-76页
        4.3.4 Ti掺杂LLZ固态电解质的稳定性第76-78页
    4.4 H_3BO_3烧结助剂对LLZ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第78-84页
        4.4.1 添加H_3BO_3烧结助剂LLZ固态电解质的制备第78-79页
        4.4.2 H_3BO_3烧结助剂LLZ固态电解质结构的影响第79-81页
        4.4.3 H_3BO_3烧结助剂LLZ固态电解质性能的影响第81-84页
    4.5 小结第84-86页
第5章 Li_7La_3Zr_2O_(12)相变及结构稳定性研究第86-99页
    5.1 引言第86页
    5.2 低温立方相的形成及其与四方相和高温立方相的转化第86-88页
    5.3 Al掺杂和Li含量对LLZ相变及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第88-93页
    5.4 其他高价金属阳离子掺杂对LLZ相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第93-97页
        5.4.1 Ce~(4+)取代La~(3+)对LLZ相结构的影响第93-95页
        5.4.2 Nb~(5+)取代Zr~(4+)对LLZ相结构的影响第95-97页
    5.5 小结第97-99页
第6章 Li_7La_3Zr_2O_(12)固态电解质在锂电池中的应用第99-107页
    6.1 引言第99页
    6.2 LLZ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之间的稳定性第99-100页
    6.3 LLZ固态电解质在LiFePO_4/Li半电池中的应用第100-103页
        6.3.1 全固态锂电池LiFePO_4/LLZ/Li的设计组装第100-101页
        6.3.2 全固态锂电池LiFePO_4/LLZ/Li的性能测试第101-103页
    6.4 LLZ固态电解质在LiCoO_2/Li半电池中的应用第103-106页
        6.4.1 全固态锂电池LiCoO_2/LLZ/Li的设计组装第103-104页
        6.4.2 全固态锂电池LiCoO_2/LLZ/Li的性能测试第104-106页
    6.5 小结第106-107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07-110页
    7.1 结论第107-108页
    7.2 展望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5页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场辅助烧结固体电解质Li7La3Zr2O12及输运性能调控
下一篇:太阳能热发电输热管道用堇青石-锂辉石复合陶瓷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