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机床制造业外部技术整合风险防范研究--以北一机床厂与科堡并购整合案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22页
    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1.1 中国机床制造业现状第9-10页
        1.1.2 中国机床制造业的特点第10-11页
        1.1.3 中国机床制造业的技术特点与技术整合需求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3-15页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第15-18页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8-19页
    1.5 研究方案第19页
    1.6 技术路线第19-21页
    1.7 创新点第21页
    1.8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2章 中国机床制造业外部技术整合风险成因分析第22-26页
    2.1 技术识别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第22页
        2.1.1 技术识别能力第22页
        2.1.2 目标技术生命周期判断力第22页
    2.2 技术转移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第22-24页
        2.2.1 技术人员的留任情况第23页
        2.2.2 技术人员的技术共享意愿第23页
        2.2.3 技术吸收能力第23页
        2.2.4 技术水平差异程度第23-24页
        2.2.5 技术关联程度第24页
    2.3 技术研发创新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第24-25页
        2.3.1 技术研发战略差异第24页
        2.3.2 技术创新能力第24-25页
        2.3.3 技术研发制度流程差异第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中国机床制造业外部技术整合风险评价体系第26-30页
    3.1 风险评价体系构建方法介绍第26页
    3.2 风险评价体系构建具体步骤第26-29页
        3.2.1 建立机床制造业外部技术整合风险评价层次结构模型第26页
        3.2.2 确定评价因素集、指标权重集和评价等级集第26-27页
        3.2.3 设计调查问卷第27-28页
        3.2.4 多级评价模型建立及模糊综合评价第28-29页
    3.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中国机床制造业外部技术整合风险评价案例分析第30-40页
    4.1 北京第一机床厂并购德国科堡案例介绍第30-31页
    4.2 案例风险分析评价第31-37页
        4.2.1 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第31-36页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风险等级第36-37页
    4.3 北一机床厂案例技术整合成功的原因第37-38页
    4.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5章 中国机床制造业外部技术整合风险防范措施第40-43页
    5.1 技术识别风险防范措施第40页
        5.1.1 与世界机床制造业交流,了解国际行情第40页
        5.1.2 认清自身需求,剖析目标技术,有的放矢第40页
    5.2 技术转移风险防范措施第40-41页
        5.2.1 以人为本,人才管理是关键第40-41页
        5.2.2 选择合适的整合模式第41页
        5.2.3 加强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培养第41页
    5.3 技术研发创新风险防范措施第41-42页
        5.3.1 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加强研发团队建设第41-42页
        5.3.2 交流互通,求同存异第42页
    5.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致谢第49-50页
附录一 指标影响力评价表第50-51页
附录二 外部技术整合风险指标专家评价表第51-52页
附录三 指标影响力评价调查结果汇总表第52-53页
附录四 外部技术整合风险指标专家评价汇总表第53-54页
攻读硕士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订单的离散型制造企业生产排程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绩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