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主余震序列作用下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性能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22页
        1.2.1 BRB构件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2 BRBF结构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3 主余震研究现状第19-22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22页
    1.4 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2章 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数值模拟及抗震能力分析第23-40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数值模拟概述第23-30页
        2.2.1 材料模型第24-28页
        2.2.2 单元模型第28-30页
    2.3 防屈曲支撑数值模拟及校准第30-33页
        2.3.1 BRB低周疲劳试验概述第30-31页
        2.3.2 等效刚度与等效弹性模量计算第31-32页
        2.3.3 BRB数值模拟第32-33页
    2.4 防屈曲支撑钢框架抗震能力分析第33-39页
        2.4.1 层间位移角响应第34-36页
        2.4.2 顶点位移角响应第36-37页
        2.4.3 层间不均匀系数第37-39页
    2.5 小结第39-40页
第3章 不同组合主余震序列的挑选与描述第40-50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主余震序列的挑选第40-43页
        3.2.1 人工合成主余震序列第40-42页
        3.2.2 真实主余震序列第42-43页
    3.3 基于不同强度参数指标的主余震描述第43-48页
        3.3.1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第43-44页
        3.3.2 地震动峰值速度(PGV)第44-45页
        3.3.3 Arias强度(I_A)第45页
        3.3.4 有效持时(T_(SD))第45-46页
        3.3.5 第一周期谱加速度S_a(T_1,5%)第46-48页
    3.4 小结第48-50页
第4章 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防屈曲支撑钢框架IDA分析第50-68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IDA分析方法及参数指标的选取第50-54页
        4.2.1 IDA分析方法第50-51页
        4.2.2 工程需求参数指标的选取第51-54页
    4.3 分析模型第54-57页
        4.3.1 结构模型第54-55页
        4.3.2 数值模型第55-56页
        4.3.3 损伤模型与纤维模型Pushover分析第56-57页
    4.4 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IDA分析第57-67页
        4.4.1 重复主余震作用下的结构IDA分析第57-60页
        4.4.2 随机主余震作用下的结构IDA分析第60-63页
        4.4.3 真实主余震作用下的结构IDA分析第63-67页
    4.5 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基于概率的主余震序列作用下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第68-92页
    5.1 引言第68页
    5.2 基于概率的结构性能分析第68-72页
        5.2.1 基于概率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第68-71页
        5.2.2 基于概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第71-72页
    5.3 基于概率的地震需求分析第72-80页
        5.3.1 基于层间位移角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第72-74页
        5.3.2 基于残余层间位移角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第74-75页
        5.3.3 基于修正Park-Ang损伤模型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第75-77页
        5.3.4 基于BRB最大塑性变形率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第77-78页
        5.3.5 基于BRB累积塑性变形率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第78-80页
    5.4 基于概率的整体抗震能力易损性分析第80-85页
        5.4.1 基于层间位移角的概率易损性分析第80-82页
        5.4.2 基于残余层间位移角的概率易损性分析第82-83页
        5.4.3 基于修正Park-Ang损伤模型的概率易损性分析第83-85页
        5.4.4 不同参数指标对结构性能评估影响第85页
    5.5 基于概率的构件地震需求危险性分析第85-90页
        5.5.1 场地危险性曲线第86-87页
        5.5.2 基于BRB最大塑性变形率的需求危险性分析第87-89页
        5.5.3 基于BRB累积塑性变形率的需求危险性分析第89-90页
    5.6 小结第90-92页
总结与展望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07-108页
附录B (主余震序列地震动信息)第108-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会同县大坪村农村住宅空间的公共性
下一篇:长沙祠庙建筑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