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的逻辑结构--基于处分行为必要说的反思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处分”的司法实践之争 | 第14-25页 |
第一节 典型案例及争议分类简介 | 第14-16页 |
一、对财物的真实信息存在认识错误 | 第14-15页 |
二、对行为意义存在认识错误 | 第15-16页 |
三、对财物接受者存在认识错误 | 第16页 |
第二节 案件争议焦点及诈骗罪的定罪思路 | 第16-18页 |
一、案件争议焦点 | 第17-18页 |
二、诈骗罪的认定思路 | 第18页 |
第三节 争议的实质、原由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25页 |
一、问题争议的实质 | 第18-20页 |
二、争议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三、争议的原由分析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处分行为逻辑环节之否定 | 第25-41页 |
第一节 诈骗罪逻辑结构概说 | 第25-26页 |
一、我国诈骗罪逻辑结构学说概览 | 第25页 |
二、各学说具有逻辑同质性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处分行为的内涵 | 第26-30页 |
一、处分行为的客观内容 | 第27-28页 |
二、处分行为的主观内容 | 第28-29页 |
三、处分行为的主体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处分行为必要说之法理否定 | 第30-41页 |
一、学说概览及审视 | 第30-38页 |
二、处分行为之犯罪构成体系审视 | 第38-41页 |
第三章 “四要素”逻辑结构之证成 | 第41-63页 |
第一节 诈骗罪的因果关系 | 第41-50页 |
一、诈骗罪的认定路径 | 第41-43页 |
二、诈骗的内涵及逻辑 | 第43-50页 |
第二节 诈骗罪的逻辑结构 | 第50-58页 |
一、欺骗行为 | 第51-55页 |
二、认识错误 | 第55-57页 |
三、取得财物 | 第57-58页 |
四、财产损失 | 第58页 |
第三节 疑难案件的实践分析 | 第58-63页 |
一、多行为案件 | 第58-60页 |
二、单行为案件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