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导言 | 第13-19页 |
1.1 本文的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1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 | 第17页 |
1.4.2 对比分析法 | 第17页 |
1.4.3 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 | 第17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1.5.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9-27页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2.1.1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第19-20页 |
2.1.2 对税制结构的影响 | 第20页 |
2.1.3 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1-26页 |
2.2.1 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 第21-23页 |
2.2.2 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3 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 第24页 |
2.2.4 对企业投资研发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5 对企业专业分工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 现有文献的总结与评价 | 第26-27页 |
第3章 “营改增”促进制造业分工效应理论分析 | 第27-32页 |
3.1 “营改增”对制造业分工效应的影响 | 第27-29页 |
3.2 企业规模对“营改增”分工效应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 企业所有权对“营改增”分工效应的影响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营改增”分工效应的实证设计 | 第32-41页 |
4.1 模型选择 | 第32-35页 |
4.1.1 DID模型 | 第32-35页 |
4.1.2 PSM-DID模型 | 第35页 |
4.2 数据说明与变量选取 | 第35-37页 |
4.2.1 数据说明 | 第35-36页 |
4.2.2 变量选取 | 第36-37页 |
4.3 描述性分析 | 第37-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5章 “营改增”分工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41-49页 |
5.1 基准回归分析 | 第41-44页 |
5.1.1 倾向得分消除误差 | 第41-42页 |
5.1.2 基准回归 | 第42-44页 |
5.1.3 平均处理效应 | 第44页 |
5.2 稳健性检验 | 第44-46页 |
5.2.1 指标替代 | 第45页 |
5.2.2 安慰剂检验 | 第45-46页 |
5.3 分组检验 | 第46-48页 |
5.3.1 企业规模对分工效应影响分析 | 第46-47页 |
5.3.2 企业所有权性质对分工效应影响分析 | 第47-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6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49-5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9-50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0-54页 |
6.2.1 政府方面的对策 | 第50-51页 |
6.2.2 企业方面的对策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