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农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法律规制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1 导论第14-23页
    1.1 研究缘起第14-15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4页
        1.1.2 选题的目的第14-15页
        1.1.3 选题的意义第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评述第15-21页
        1.2.1 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研究第15-16页
            1.2.1.1 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1.2 研究评析第16页
        1.2.2 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研究及评析第16-19页
            1.2.2.1 概念用词与定义第16-17页
            1.2.2.2 原因及应对第17-18页
            1.2.2.3 研究评析第18-19页
        1.2.3 转基因作物安全审批制度研究及评析第19-21页
            1.2.3.1 典型国家或地区转基因作物安全审批制度研究第19页
            1.2.3.2 转基因作物安全审批非同步性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19-20页
            1.2.3.3 研究评析第20-21页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1-22页
        1.3.1 研究对象第21页
        1.3.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第22-23页
        1.4.1 研究的创新点第22页
        1.4.2 研究的难点第22-23页
2 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法律规制研究起点第23-38页
    2.1 基本概念第23-25页
        2.1.1 农产品第23页
        2.1.2 转基因农产品第23-24页
        2.1.3 转基因作物第24-25页
    2.2 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概念第25-31页
        2.2.1 国际组织对转基因低水平混杂的定义第25-28页
            2.2.1.1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第25-26页
            2.2.1.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第26-27页
            2.2.1.3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第27-28页
        2.2.2 主要贸易国家对转基因低水平混杂的定义第28-30页
            2.2.2.1 欧盟第28-29页
            2.2.2.2 美国第29页
            2.2.2.3 加拿大第29-30页
        2.2.3 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定义第30页
        2.2.4 相似概念辨析第30-31页
    2.3 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的制度原因分析第31-33页
        2.3.1 申请安全审批时间不同第31-32页
        2.3.2 进出口国家安全审批条件不同第32页
        2.3.3 安全审批耗时不同第32-33页
    2.4 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的影响第33-38页
        2.4.1 安全影响第33-34页
        2.4.2 经济影响第34-35页
        2.4.3 政策执行影响第35-38页
            2.4.3.1 农产品关税配额影响第36页
            2.4.3.2 转基因标识影响第36-38页
3 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法律规制研究理论基础第38-47页
    3.1 经济学理论第38-42页
        3.1.1 博弈理论第38-40页
        3.1.2 交易成本理论第40-42页
    3.2 法学理论第42-47页
        3.2.1 市场规制理论第42-43页
        3.2.2 宏观调控理论第43-45页
        3.2.3 布雷耶风险规制理论第45-47页
4 我国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现状及评析第47-58页
    4.1 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贸易现状第47-50页
        4.1.1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第47-48页
        4.1.2 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现状第48-50页
    4.2 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法律现状梳理第50-53页
        4.2.1 转基因农产品进口检验检疫法律现状第51-52页
        4.2.2 转基因农产品进口审批法律现状第52-53页
    4.3 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法律现状评析第53-58页
        4.3.1 尚未建立针对性的规制制度第53-54页
        4.3.2 "零阈值"标准不具有技术可行性第54-56页
        4.3.3 进口审批要求易触发转基因低水平混杂第56-58页
5 域外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法律规制考察第58-72页
    5.1 进口国家(地区)对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的法律规制第58-62页
        5.1.1 欧盟:设置技术性零点第58-60页
        5.1.2 日本:分类设置阈值标准第60-62页
    5.2 出口国家对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的法律规制第62-67页
        5.2.1 美国:基于―个案原则‖进行规制第62-64页
        5.2.2 加拿大:规制标准设置两级阈值第64-67页
    5.3 域外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法律规制对比分析第67-72页
        5.3.1 域外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法律规制共同点分析第67-69页
            5.3.1.1 规制制度置于转基因安全管理框架下第67-68页
            5.3.1.2 科学设置阈值是多数选择第68页
            5.3.1.3 注重制度之间的衔接第68-69页
        5.3.2 域外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法律规制差异性分析第69-72页
            5.3.2.1 差异性表现第69-70页
            5.3.2.2 差异性原因分析第70-72页
6 我国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法律规制制度的构建第72-83页
    6.1 规制目标与原则第72-74页
        6.1.1 规制目标第72页
        6.1.2 规制原则第72-74页
            6.1.2.1 风险预防原则第73页
            6.1.2.2 技术可行原则第73-74页
            6.1.2.3 经济原则第74页
    6.2 规制主体第74-76页
        6.2.1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第75页
        6.2.2 农业农村部第75页
        6.2.3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第75-76页
    6.3 规制对象第76-77页
        6.3.1 未通过我国进口安全审批第76页
        6.3.2 再次进口尚未取得进口安全审批第76-77页
    6.4 规制手段第77-80页
        6.4.1 制定阈值标准第77-78页
        6.4.2 设置缓冲期第78-79页
        6.4.3 责令退回或销毁、警告、罚款第79页
        6.4.4 设置"企业黑名单"第79-80页
    6.5 规制程序第80-81页
        6.5.1 出入境检测第80页
        6.5.2 要求当事人出具官方证明第80-81页
        6.5.3 比照阈值标准做出决定第81页
    6.6 责任承担与救济第81-83页
        6.6.1 责任承担第81-82页
        6.6.2 救济途径第82-83页
7 我国应对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的立场与行动选择第83-92页
    7.1 全球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谈判环境第83-84页
    7.2 我国应对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的立场选择第84-86页
        7.2.1 坚持从进口国利益出发第84-85页
        7.2.2 兼顾农产品出口利益第85页
        7.2.3 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协同发展第85-86页
    7.3 我国应对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的行动选择第86-92页
        7.3.1 国家层面的行动选择第86-88页
            7.3.1.1 积极参与全球农产品中转基因低水平混杂应对方案的商讨第86页
            7.3.1.2 通过贸易谈判要求出口方建立身份维护制度第86-87页
            7.3.1.3 充分利用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所共享转基因作物安全审批信息第87-88页
            7.3.1.4 完善转基因作物安全审批制度,加强转基因农产品追溯能力建设第88页
        7.3.2 行业协会层面的行动选择第88-89页
            7.3.2.1 建立转基因低水平混杂预警与通报机制第89页
            7.3.2.2 根据企业需要提供咨询服务第89页
        7.3.3 进出口企业的行动选择第89-92页
            7.3.3.1 有意针对目标出口市场加强隔离管理第90页
            7.3.3.2 有效运用合同约定减少己方损失第90-91页
            7.3.2.3 积极进行转基因低水平混杂信息反馈第91-92页
结论与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0页
附录一 :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第100-101页
附录二 :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学术活动及获奖情况第101-103页
致谢第103-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治视域下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村民民主选举实证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PPP协议的司法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