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介孔球壳基多元光催化材料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7-24页
    1.1 引言第17页
    1.2 金属有机框架(MOFs)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聚苯胺(PANI)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4 卤化银AgX(X=Cl,Br,I)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1.5 银/卤化银(Ag/AgX)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1.6 本文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一种介孔AgI@Fe-MIL-88B-NH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Z-Scheme机理研究第24-41页
    2.1 实验部分第24-27页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4-26页
        2.1.2 光催化剂的制备第26-27页
        2.1.3 光催化实验第27页
    2.2 样品表征第27-29页
        2.2.1 X射线衍射第27页
        2.2.2 场发射扫描电镜第27页
        2.2.3 场发射透射电镜第27页
        2.2.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第27-28页
        2.2.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28页
        2.2.6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28页
        2.2.7 荧光光谱第28-2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9-38页
        2.3.1 表征分析第29-34页
        2.3.2 纯材料AgI,Fe-MIL-88B-NH_2和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第34-35页
        2.3.3 纯材料AgI,Fe-MIL-88B-NH_2和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第35-37页
        2.3.4 光催化剂的稳定性第37-38页
    2.4 光催化机理第38-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构造和研究AgI负载的开孔球形PANI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活性第41-55页
    3.1 实验部分第41-43页
        3.1.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1-42页
        3.1.2 光催化剂的制备第42-43页
        3.1.3 光催化实验第43页
    3.2 样品表征第43-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52页
        3.3.1 表征分析第44-50页
        3.3.2 AgI、PANI、M-PANI和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第50页
        3.3.3 AgI、PANI、M-PANI和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第50-52页
        3.3.4 光催化剂的稳定性第52页
    3.4 光催化机理第52-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Ag@AgCl/PANI复合微球材料的协同效应及其光催化降解染料第55-68页
    4.1 实验部分第55-58页
        4.1.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5-56页
        4.1.2 光催化剂的制备第56-57页
        4.1.3 吸附试验第57页
        4.1.4 光催化实验第57-58页
    4.2 样品表征第5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8-65页
        4.3.1 表征分析第58-62页
        4.3.2 Ag@AgCl、M-PAN和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第62-63页
        4.3.3 Ag@AgCl、M-PAN和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第63-65页
        4.3.4 光催化剂的稳定性第65页
    4.4 光催化机理第65-67页
    4.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总结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支化聚酰胺胺的力响应荧光性质及应用
下一篇:二氧化碳响应性可光聚合壳聚糖微球的制备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