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技术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项目研究目的第9-10页
    1.2 项目研究意义第10-12页
    1.3 透水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用途第12-15页
        1.3.1 透水混凝土的定义第12页
        1.3.2 透水混凝土的分类第12-13页
        1.3.3 透水混凝土的用途第13-15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1页
        1.4.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4.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降雨情况模拟(以重庆地区为例)第21-31页
    2.1 区域自然状况第21页
    2.2 降雨分布第21-23页
        2.2.1 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第22页
        2.2.2 降水量月际变化特征第22-23页
        2.2.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第23页
    2.3 降雨-汇流模型第23-30页
        2.3.1 层流与紊流第23-24页
        2.3.2 降雨模型第24-25页
        2.3.3 汇流模型第25-28页
        2.3.4 水深、流速的计算第28-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透水水泥路面渗透性能试验研究第31-51页
    3.1 实验原材料及试验方法第31-34页
        3.1.1 实验原料及其性能第31-33页
        3.1.2 试件成型及养护第33-34页
    3.2 透水水泥混凝土实验方案第34-42页
        3.2.1 配合比参数第34-36页
        3.2.2 配合比具体计算步骤第36-41页
        3.2.3 透水水泥混凝土试件制备第41页
        3.2.4 性能测试第41-42页
    3.3 自制变水头渗透仪及渗透系数的测定第42-45页
        3.3.1 渗透仪第43-44页
        3.3.2 透水系数与透水系数的测定第44-45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5-49页
        3.4.1 实验数据汇总第45-46页
        3.4.2 目标空隙率对透水混凝土渗水系数的影响第46-47页
        3.4.3 水灰比对透水混凝土渗水系数的影响第47-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降雨条件下透水水泥路面渗流场研究第51-57页
    4.1 多孔介质的渗流特征第51-54页
        4.1.1 基质吸力第51-52页
        4.1.2 土水特征曲线第52-53页
        4.1.3 水力传导系数第53-54页
    4.2 达西定律第54页
    4.3 渗流的连续方程第54-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透水水泥路面整体透水性能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第57-71页
    5.1 有限元分析基础理论第57-58页
    5.2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渗流场-应力有限元模型第58-64页
        5.2.1 有限元材料模型第59-61页
        5.2.2 水泥混凝土路面渗流的研究第61-64页
    5.3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渗流场-应力作用分析第64-65页
        5.3.1 降雨强度模型第64-65页
        5.3.2 几何模型与边界条件第65页
    5.4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内雨水蓄排历程研究第65-68页
    5.5 雨水收集系统第68-69页
        5.5.1 雨水收集系统的内涵和利用方式第68-69页
        5.5.2 人工湿地设计第69页
    5.6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6.1 主要结论第71-72页
    6.2 展望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著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景观符号学的芭蕉坪村民俗节事空间景观设计
下一篇:基于减少内涝的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