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磷的来源及危害 | 第9页 |
1.1.2 磷的排放标准及污染现状 | 第9-10页 |
1.1.3 氟的来源及危害 | 第10页 |
1.1.4 氟的排放标准及污染现状 | 第10页 |
1.1.5 论文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 磷和氟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化学方法 | 第11-12页 |
1.2.2 生物法 | 第12页 |
1.2.3 膜分离法 | 第12-13页 |
1.2.4 吸附法 | 第13-15页 |
1.3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吸附水中磷酸根和氟离子 | 第15-18页 |
1.3.1 LDHs简介 | 第15页 |
1.3.2 磁分离技术简介 | 第15-16页 |
1.3.3 LDHs吸附除磷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4 LDHs吸附除氟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实验仪器及分析方法 | 第20-24页 |
2.1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0页 |
2.2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0-22页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0-21页 |
2.2.2 氮气吸附脱附分析 | 第21页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1页 |
2.2.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21页 |
2.2.5 Zeta电位分析 | 第21-22页 |
2.3 磷和氟的测定方法 | 第22-24页 |
2.3.1 磷的测定方法 | 第22页 |
2.3.2 氟的测定方法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磁性Mg/Al-LDHs吸附水中PO_4~(3-)和F~- | 第24-42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4-28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3.2.2 磁核的合成方法 | 第24-25页 |
3.2.3 磁性Mg/Al-LDHs的合成方法 | 第25页 |
3.2.4 磁性介孔Mg/Al-LDHs的合成方法 | 第25-26页 |
3.2.5 磁性双介孔Mg/Al-LDHs的合成方法 | 第26页 |
3.2.6 吸附剂表征和吸附实验 | 第26-28页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8-40页 |
3.3.1 磁性Mg/Al-LDHs的表征结果 | 第28-32页 |
3.3.2 磁性Mg/Al-LDHs的Zeta电位分析结果 | 第32页 |
3.3.3 pH和离子强度(IS)对PO_4~(3-)和F~-吸附的影响 | 第32-34页 |
3.3.4 pH和吸附质初始浓度(C_0)对PO_4~(3-)和F~-吸附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5 PO_4~(3-)和F~-在磁性Mg/Al-LDHs上的吸附等温线 | 第35-38页 |
3.3.6 磁性Mg/Al-LDHs再生循环实验结果 | 第38-39页 |
3.3.7 磁性Mg/Al-LDHs吸附机理研究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磁性Mg/La-LDHs吸附水中PO_4~(3-)和F~- | 第42-56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42页 |
4.2.2 磁性Mg/La-LDHs的合成方法 | 第42-43页 |
4.2.3 磁性Mg/Al/La-LDHs的合成方法 | 第43页 |
4.2.4 吸附剂表征和吸附实验 | 第43-45页 |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5-54页 |
4.3.1 磁性Mg/La-LDHs的表征结果 | 第45-47页 |
4.3.2 磁性Mg/La-LDHs的Zeta电位分析结果 | 第47-48页 |
4.3.3 pH和离子强度(IS)对PO_4~(3-)和F~-吸附的影响 | 第48-50页 |
4.3.4 pH和吸附质初始浓度(C_0)对PO_4~(3-)和F~-吸附的影响 | 第50-52页 |
4.3.5 磁性Mg/La-LDHs再生循环实验结果 | 第52-53页 |
4.3.6 磁性Mg/La-LDHs吸附机理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磁性Ni/Al-LDHs吸附水中PO_4~(3-)和F~- | 第56-69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6-59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56页 |
5.2.2 Ni/Al-LDHs的合成方法 | 第56-57页 |
5.2.3 介孔Ni/Al-LDHs的合成方法 | 第57页 |
5.2.4 磁性Ni/Al-LDHs的合成方法 | 第57-58页 |
5.2.5 吸附剂表征和吸附实验 | 第58-59页 |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9-67页 |
5.3.1 Ni/Al-LDHs的表征结果 | 第59-62页 |
5.3.2 Ni/Al-LDHs的Zeta电位分析结果 | 第62-63页 |
5.3.3 pH和离子强度(IS)对PO_4~(3-)和F~-吸附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4 pH和吸附质初始浓度(C_0)对PO_4~(3-)和F~-吸附的影响 | 第64-65页 |
5.3.5 Ni/Al-LDHs再生循环研究 | 第65-66页 |
5.3.6 Ni/Al-LDHs吸附机理研究 | 第66-67页 |
5.4 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6.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