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Ⅰ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3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2 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 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 2.2 现实意义 | 第11-13页 |
| Ⅱ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 1 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 1.1 一般攻击模型(GAM) | 第13页 |
| 1.2 一般学习模型(GLM) | 第13-14页 |
| 2 基于GLM模型的亲社会视频游抑制攻击性的行为层面研究 | 第14-17页 |
| 2.1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 第14-15页 |
| 2.2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攻击性认知的影响 | 第15-16页 |
| 2.3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攻击性情感的影响 | 第16-17页 |
| 3 视频游戏影响攻击性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 第17-20页 |
| 3.1 ERP研究 | 第17-18页 |
| 3.2 fMRI研究 | 第18-20页 |
| 4 以往研究不足与当前研究 | 第20-23页 |
| 4.1 行为层面 | 第20-21页 |
| 4.2 认知神经科学层面 | 第21-23页 |
| Ⅲ 研究思路 | 第23-25页 |
| 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2 研究假设 | 第24-25页 |
| Ⅳ 实验一 | 第25-39页 |
| 1 预实验 | 第25-27页 |
| 2 正式实验 | 第27-31页 |
| 2.1 目的与假设 | 第27页 |
| 2.2 方法 | 第27-30页 |
| 2.3 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30-31页 |
| 3 研究结果 | 第31-34页 |
| 3.1 行为结果 | 第31-32页 |
| 3.2 ERP结果 | 第32-34页 |
| 3.3 行为结果和ERP结果的关系 | 第34页 |
| 4. 讨论 | 第34-39页 |
| 4.1 亲社会视频游戏抑制攻击行为 | 第35-36页 |
| 4.2 亲社会视频游戏抑制P3波幅 | 第36页 |
| 4.3 亲社会视频游戏抑制攻击行为的内部机制 | 第36-39页 |
| Ⅴ 实验二 | 第39-53页 |
| 1 目的与假设 | 第39页 |
| 2 方法 | 第39-43页 |
| 2.1 被试 | 第39-40页 |
| 2.2 实验材料与范式 | 第40-42页 |
| 2.3 实验设计与实验程序 | 第42页 |
| 2.4 ERP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42-43页 |
| 3 结果分析 | 第43-49页 |
| 3.1 行为数据结果 | 第43-44页 |
| 3.2 ERP结果 | 第44-48页 |
| 3.3 行为结果和ERP结果的关系 | 第48-49页 |
| 4 讨论 | 第49-53页 |
| 4.1 亲社会视频游戏促进亲社会认知和降低攻击行为 | 第49-50页 |
| 4.2 亲社会视频游戏促进P3波幅 | 第50-52页 |
| 4.3 亲社会视频游戏抑制攻击行为的内部机制 | 第52-53页 |
| Ⅵ 综合讨论 | 第53-57页 |
| 1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攻击行为的抑制效应 | 第53页 |
| 2 亲社会视频游戏抑制攻击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 | 第53-55页 |
| 3 局限与展望 | 第55-57页 |
| Ⅶ 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附录 | 第65-69页 |
| 后记 | 第69-71页 |
| 硕士期间论文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