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54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 | 第16-25页 |
1.2.1 传统介孔结构 | 第16-17页 |
1.2.2 核壳介孔结构 | 第17-22页 |
1.2.3 空心介孔结构 | 第22-23页 |
1.2.4 有机硅介孔结构 | 第23-25页 |
1.3 介孔二氧化硅用于药物载体的智能响应 | 第25-38页 |
1.3.1 pH响应的药物释放 | 第28-31页 |
1.3.2 氧化还原响应的药物释放 | 第31-33页 |
1.3.3 光响应的药物释放 | 第33-35页 |
1.3.4 磁响应的药物释放 | 第35-36页 |
1.3.5 生物响应的药物释放 | 第36-38页 |
1.4 介孔二氧化硅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及可降解的探索 | 第38-41页 |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4页 |
第二章 掺杂光敏分子的介孔硅纳米棒作为多功能药物载体用于癌症的联合治疗 | 第54-73页 |
2.1 引言 | 第54-5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5-58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55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55-57页 |
2.2.3 仪器表征 | 第57-5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7页 |
2.3.1 材料合成与表征 | 第58-60页 |
2.3.2 CMSNRs纳米结构的细胞摄取 | 第60-61页 |
2.3.3 CMSNRs4纳米结构的药物装载与释放 | 第61-63页 |
2.3.4 细胞实验 | 第63-65页 |
2.3.5 活体水平的联合治疗 | 第65-67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第三章 单线态氧诱导光敏分子掺杂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棒药物释放并用于联合治疗 | 第73-100页 |
3.1 引言 | 第73-7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4-78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74-75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75-78页 |
3.2.3 仪器表征 | 第78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8-91页 |
3.3.1 CMSNR-B-PEG/DOX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 第78-80页 |
3.3.2 材料单线态氧的产生 | 第80页 |
3.3.3 CMSNR-B-PEG/DOX材料诱导药物的释放 | 第80-82页 |
3.3.4 CMSNR-B-PEG/DOX材料的细胞实验 | 第82-84页 |
3.3.5 CMSNR-B-PEG/G3-Pt材料诱导药物释放 | 第84-86页 |
3.3.6 CMSNR-B-PEG材料的荧光成像 | 第86-87页 |
3.3.7 CMSNR-B-PEG/DOX材料的活体治疗 | 第87-89页 |
3.3.8 CMSNR-B-PEG/G3-Pt材料的活体治疗 | 第89-9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0页 |
第四章 介孔二氧化硅包裹的二维磁性纳米复合物用于药物输送与成像引导下的癌症治疗 | 第100-125页 |
4.1 引言 | 第100-10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101-105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101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101-104页 |
4.2.3 仪器表征 | 第104-10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05-118页 |
4.3.1 制备和表征WS_2-IO@MS-PEG/DOX纳米颗粒 | 第105-108页 |
4.3.2 WS_2-IO@MS-PEG/DOX纳米颗粒的药物装载与释放 | 第108-110页 |
4.3.3 细胞实验 | 第110-113页 |
4.3.4 多模态成像 | 第113-115页 |
4.3.5 WS_2-IO@MS-PEG/DOX纳米颗粒的活体行为 | 第115-118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5页 |
第五章 电荷反转,线粒体靶向以及过氧化氢酶装载的二氧化硅纳米层用于增强光动力治疗 | 第125-146页 |
5.1 引言 | 第125-12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26-130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126-127页 |
5.2.2 实验步骤 | 第127-130页 |
5.2.3 仪器表征 | 第130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30-140页 |
5.3.1 CAT@S/Ce6-CTPP/PEG纳米结构的合成与表征 | 第130-134页 |
5.3.2 细胞实验 | 第134-137页 |
5.3.3 CAT@S/Ce6-CTPP/DPEG纳米结构的血液循环与生物分布 | 第137-138页 |
5.3.4 CAT@S/Ce6-CTPP/DPEG纳米结构的光声成像与免疫荧光染色 | 第138-139页 |
5.3.5 CAT@S/Ce6-CTPP/DPEG纳米结构的活体治疗 | 第139-140页 |
5.4 本章总结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6页 |
第六章 二氧化锰包裹的二维磁性纳米复合物用于pH响应的磁共振探针和增强放疗与光热的联合治疗 | 第146-168页 |
6.1 引言 | 第146-147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47-151页 |
6.2.1 实验试剂 | 第147页 |
6.2.2 实验步骤 | 第147-150页 |
6.2.3 仪器表征 | 第150-151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51-161页 |
6.3.1 WS_2-IO/S@MO-PEG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 第151-153页 |
6.3.2 细胞实验 | 第153-155页 |
6.3.3 WS_2-IO/S@MO-PEG纳米颗粒的血液循环与生物分布 | 第155-156页 |
6.3.4 活体的荧光与光声成像 | 第156-157页 |
6.3.5 肿瘤响应的磁共振成像 | 第157-160页 |
6.3.6 活体的联合治疗 | 第160-16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61-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68页 |
第七章 空心氧化锰作为肿瘤微环境响应的治疗诊断纳米载体用于肿瘤免疫响应的联合治疗 | 第168-198页 |
7.1 引言 | 第168-169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169-173页 |
7.2.1 实验试剂 | 第169-170页 |
7.2.2 实验步骤 | 第170-173页 |
7.2.3 仪器表征 | 第173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73-191页 |
7.3.1 H-MnO_2-PEG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 第173-175页 |
7.3.2 H-MnO_2-PEG纳米颗粒的药物装载与释放 | 第175-177页 |
7.3.3 产氧浓度与单线态氧检测 | 第177-178页 |
7.3.4 细胞实验 | 第178-180页 |
7.3.5 活体水平的荧光成像与磁共振成像 | 第180-183页 |
7.3.6 联合治疗 | 第183-186页 |
7.3.7 H-MnO_2-PEG/C&D纳米颗粒的免疫评价 | 第186-189页 |
7.3.8 H-MnO_2-PEG/C&D纳米颗粒与anti-PD-L1抗体联合治疗 | 第189-191页 |
7.4 本章总结 | 第191-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198页 |
第八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198-202页 |
8.1 论文总结 | 第198-200页 |
8.2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200-201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201-2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202-205页 |
致谢 | 第2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