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11-16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14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2.4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1.3.1 国外研究 | 第16-17页 |
1.3.2 国内研究 | 第17-19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9-20页 |
2 牡蛎产业价格波动的相关模型与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2.1 里昂惕夫模型理论界定 | 第20-21页 |
2.1.1 里昂惕夫模型理论 | 第20页 |
2.1.2 灾变灰理论 | 第20-21页 |
2.2 里昂惕夫模型构建 | 第21-26页 |
2.2.1 实物生产模型构建 | 第21-23页 |
2.2.2 价值生产模型构建 | 第23-24页 |
2.2.3 扩大再生产 | 第24-26页 |
2.3 灾变灰模型构建 | 第26-28页 |
2.3.1 建立GM(1.1)微分方程 | 第26-27页 |
2.3.2 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a、b | 第27页 |
2.3.3 牡蛎价格的残差分析 | 第27-28页 |
3 实证分析 | 第28-34页 |
3.1 里昂惕夫模型实证分析 | 第28-33页 |
3.1.1 一个简单实例的说明 | 第28-30页 |
3.1.2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 第30-31页 |
3.1.3 基于马克思有偏技术进步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 第31-32页 |
3.1.4 相关指标的变动趋势 | 第32-33页 |
3.2 研究小结 | 第33-34页 |
4 灾变灰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34-40页 |
4.1 GM(1.1)模型对2011-2016年的牡蛎价格准确度检验 | 第34-36页 |
4.1.1 求解GM(1.1)模型 | 第34-35页 |
4.1.2 2011-2016年牡蛎价格的残差分析 | 第35页 |
4.1.3 牡蛎价格灾变阀值的估算 | 第35-36页 |
4.2 GM(1.1)模型优化与检验 | 第36-38页 |
4.3 2017-2021年牡蛎价格的风险预测 | 第38-40页 |
4.3.1 CPI数据拟合 | 第38-39页 |
4.3.2 2017-2021年牡蛎价格的残差分析 | 第39-40页 |
4.4 研究小结 | 第40页 |
5 政府监管政策建议 | 第40-44页 |
5.1 确保牡蛎市场供需平衡,保证有效供给 | 第40-41页 |
5.2 稳定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打造信息公开平台 | 第41页 |
5.3 加快政府部门职能转换,做好牡蛎价格的管理工作 | 第41页 |
5.4 引进科学技术,拓宽牡蛎产业的销售渠道 | 第41-42页 |
5.5 培养技术人员,提高牡蛎养殖人员的专业水平 | 第42-43页 |
5.6 稳定牡蛎价格,加大对牡蛎养殖户财政补贴 | 第43页 |
5.7 加强职能部门监督,保护牡蛎消费者的利益 | 第43-44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4-4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54页 |
导师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