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高速公路瓶颈区域可变限速控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可变限速控制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7页
        1.3.1 研究目标第14页
        1.3.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3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高速公路瓶颈区域相关理论第17-30页
    2.1 高速公路瓶颈区域第17-21页
        2.1.1 高速公路瓶颈类型第17-18页
        2.1.2 交通瓶颈判别方法第18-21页
    2.2 高速公路瓶颈区域交通流特点第21-24页
        2.2.1 高速公路瓶颈区及瓶颈上游流量变化情况第21-23页
        2.2.2 高速公路瓶颈区及瓶颈上游密度变化情况第23页
        2.2.3 高速公路瓶颈区及瓶颈上游速度变化情况第23-24页
    2.3 高速公路瓶颈区域交通特性第24-28页
        2.3.1 通行能力陡降现象第24-28页
        2.3.2 拥堵交通流中的时走时停波第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可变限速条件下高速公路瓶颈区域交通流仿真模型建立第30-44页
    3.1 可变限速对瓶颈区域交通流的影响分析第30-36页
        3.1.1 可变限速控制对车速的影响分析第30-34页
        3.1.2 可变限速控制对瓶颈区驶入驶出流率差的影响第34-36页
    3.2 可变限速条件下交通流仿真模型的选择第36页
    3.3 基本元胞传输模型第36-40页
        3.3.1 元胞传输模型的车流状态演变规律第36-37页
        3.3.2 基本路段模型第37-38页
        3.3.3 主线与匝道连接处路段模型第38-40页
    3.4 元胞传输模型改进第40-42页
        3.4.1 通行能力下降路段第40页
        3.4.2 可变限速控制段第40-41页
        3.4.3 考虑驾驶员对可变限速值的遵从情况第41-42页
    3.5 参数标定与验证第42-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基于CTM模型的可变限速控制策略选优设计第44-56页
    4.1 基于CTM模型的可变限速控制系统第44-46页
        4.1.1 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第44-45页
        4.1.2 基于CTM模型的可变限速闭环控制系统第45-46页
    4.2 高速公路瓶颈区域的可变限速控制策略要素取值第46-48页
        4.2.1 开启、终止限速的条件第46-47页
        4.2.2 限速区长度第47页
        4.2.3 限速值变化周期第47页
        4.2.4 限速值变化幅度及边界条件第47-48页
    4.3 可变限速控制目标与控制目标函数第48-50页
        4.3.1 可变限速控制目标第48-49页
        4.3.2 基于通行效率改善的高速公路最优控制目标函数第49-50页
    4.4 基于MPC算法的控制目标—控制策略关系模型第50-55页
        4.4.1 MPC算法第51-52页
        4.4.2 基于MPC算法的最优可变限速策略选择模型第52-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实例研究第56-68页
    5.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第56-58页
        5.1.1 数据来源第56页
        5.1.2 数据预处理第56-58页
    5.2 高速公路瓶颈区域可变限速实例研究第58-67页
        5.2.1 模型参数标定第58-62页
        5.2.2 可变限速控制策略第62-63页
        5.2.3 可变限速控制仿真结果分析第63-67页
    5.3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结论与展望第68-71页
    研究总结第68-69页
    研究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附录第74-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线路公交集结运行特性与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复合消能防撞圈力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