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流体力学论文--粘性流体力学论文--渗流论文

基于有限元法的多孔介质电特性及输运特性仿真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有效介电常数第9-11页
        1.2.2 迂曲率第11-13页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3-15页
第二章 多孔介质电特性及输运特性理论第15-25页
    2.1 数字岩石物理第15页
    2.2 多孔介质模型电特性理论第15-18页
        2.2.1 有效介电常数理论第15-16页
        2.2.2 有效介电常数预测理论第16-18页
    2.3 多孔介质迂曲率第18-24页
        2.3.1 迂曲率的类型第18-20页
        2.3.2 液压传导模型第20-22页
        2.3.3 电导率模型第22-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多孔介质有限元仿真第25-31页
    3.1 有限元方法基本理论第25-26页
    3.2 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计算混合相有效介电常数第26-28页
    3.3 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计算多孔介质迂曲率第28-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几何结构对有效介电常数的影响第31-47页
    4.1 仿真建模与计算第31-37页
        4.1.1 仿真模型总述第31-32页
        4.1.2 不同孔隙尺度的模型第32页
        4.1.3 不同孔隙度的模型第32-33页
        4.1.4 不同孔隙形状的模型第33-34页
        4.1.5 不同孔隙间距的模型第34-35页
        4.1.6 混合不同尺寸孔隙的模型第35-36页
        4.1.7 孔隙随机分布的模型第36页
        4.1.8 混合不同尺寸且随机分布的孔隙模型第36-37页
    4.2 有效介电常数结果分析第37-46页
        4.2.1 有效介电常数理论预测结果及分析第37-38页
        4.2.2 有效介电常数仿真结果及分析第38-46页
    4.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电学迂曲率和液压学迂曲率的直接比较第47-56页
    5.1 仿真建模与计算第47-49页
        5.1.1 模型介绍第47页
        5.1.2 多孔介质具体模型第47-49页
    5.2 迂曲率结果及对比分析第49-55页
        5.2.1 电流密度流线与液压流线比较第49-51页
        5.2.2 电学迂曲率与液压迂曲率结果直接比较分析第51-53页
        5.2.3 迂曲率公式修正第53-55页
    5.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非守恒可压缩两相流模型的时间周期解
下一篇:理想磁流体方程的高分辨率熵稳定格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