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页 |
1.3 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1.4 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1.5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2 铁路车站能力概述 | 第17-24页 |
2.1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 | 第17-20页 |
2.1.1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17页 |
2.1.2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的查定 | 第17-18页 |
2.1.3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 第18-20页 |
2.2 铁路车站解编能力 | 第20-22页 |
2.3 技术作业与列车运行图的配合 | 第22-23页 |
2.3.1 列车到达和出发作业与运行图的配合 | 第22页 |
2.3.2 解体和编组作业与运行图的配合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呼和浩特南站能力分析 | 第24-42页 |
3.1 呼和浩特区位特征 | 第24-25页 |
3.2 呼和浩特南站概况 | 第25-31页 |
3.3 呼和浩特南站SMIS2.6系统概述 | 第31-33页 |
3.4 呼和浩特南站能力计算 | 第33-40页 |
3.4.1 咽喉道岔通过能力计算 | 第33-36页 |
3.4.2 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 第36-38页 |
3.4.3 改编能力计算 | 第38-39页 |
3.4.4 万吨列车加补能力计算 | 第39-40页 |
3.5 呼和浩特南站能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呼和浩特南站能力加强分析 | 第42-55页 |
4.1 呼和浩特南站现有问题分析 | 第42-45页 |
4.1.1 车站线路对能力的影响 | 第42-43页 |
4.1.2 车站人员组织对能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4.1.3 车站行车设备对能力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 呼和浩特南站能力加强的措施 | 第45-54页 |
4.2.1 加强运输集中指挥,释放“四个能力” | 第45-46页 |
4.2.2 强化环形枢纽调节功能,协调“两个通道” | 第46-48页 |
4.2.3 优化车站作业组织,理顺“三种车流” | 第48-49页 |
4.2.4 消除结合部节点,挖掘提增效潜力 | 第49-50页 |
4.2.5 强化环形枢纽一体化功能,释放区域运输能力 | 第50页 |
4.2.6 优化车站技术作业组织,强化作业标准化 | 第50-52页 |
4.2.7 实施站场技术改造,缓解到发线不足的压力 | 第52页 |
4.2.8 调整施工方案,提高运输效率 | 第52-54页 |
4.2.9 加强职工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 第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55页 |
5.2 论文展望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