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8-13页 |
一、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0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研究评述 | 第10页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2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四、本文的创新点及存在的局限性 | 第12-13页 |
(一) 创新点 | 第12页 |
(二) 局限性 | 第12-13页 |
第二部分 科技型中小企业及财务竞争力相关概述 | 第13-18页 |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 第13页 |
二、竞争力 | 第13-15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财务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 | 第15-16页 |
(一) 财务竞争力的内涵 | 第15页 |
(二) 财务竞争力的特征 | 第15-16页 |
四、财务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 第16-18页 |
(一) 财务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的联系 | 第16页 |
(二) 财务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区别 | 第16-18页 |
第三部分 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 | 第18-38页 |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8-21页 |
(一)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18-19页 |
(二) 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19-21页 |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方法——因子分析法 | 第21-25页 |
(一) 因子分析模型的选取 | 第22-23页 |
(二)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23-25页 |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竞争力实证分析 | 第25-38页 |
(一) 样本选取及数据处理 | 第25页 |
(二) KMO测定 | 第25页 |
(三) 因子的提取 | 第25-26页 |
(四) 因子正交旋转 | 第26-28页 |
(五) 财务竞争力排名 | 第28-38页 |
第四部分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3页 |
一、获取现金能力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二、利用现金能力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三、经营、营运能力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四、盈利能力因素分析 | 第41页 |
五、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因素分析 | 第41-43页 |
第五部分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 第43-51页 |
一、拓宽融资渠道是企业获取现金的源泉 | 第43-45页 |
(一) 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 | 第43-44页 |
(二)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 第44页 |
(三) 构建阶梯型融资模式 | 第44-45页 |
二、提高企业财务能力是经营、营运的保障 | 第45-46页 |
(一) 财务战略体系是指南 | 第45页 |
(二) 财务能力体系是关键 | 第45页 |
(三) 财务制度体系是基础 | 第45页 |
(四) 开发文化体系是推动力 | 第45-46页 |
三、合作、人才和创新是企业利用现金、获利的三大动力 | 第46-48页 |
(一) 加强和大企业间的合作交流 | 第46-47页 |
(二) 改善人才激励机制 | 第47页 |
(三) 增强创新意识 | 第47-48页 |
四、健全债务清偿机制是企业偿债的有力保证 | 第48-49页 |
(一) 健全企业债务清偿的自我约束机制 | 第48页 |
(二) 建立健全考核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体系 | 第48-49页 |
五、控制收益风险是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 第49-51页 |
(一) 准确编制收益分配预算 | 第49页 |
(二) 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 | 第49页 |
(三) 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