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2-13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3-15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在线影评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2.2 虚假评论和虚假评论人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2.3 虚假评论识别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3 虚假影评人的特征分析和特征提取 | 第19-31页 |
3.1 虚假影评人的特征分析 | 第19-26页 |
3.1.1 虚假评论团体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分析 | 第19-22页 |
3.1.2 豆瓣虚假影评人的特征分析 | 第22-26页 |
3.2 虚假影评人特征提取 | 第26-31页 |
3.2.1 一般虚假评论人的特征提取 | 第26-27页 |
3.2.2 虚假影评人的特征提取 | 第27-31页 |
4 实验数据收集和整理 | 第31-41页 |
4.1 实验数据收集方案说明 | 第31-36页 |
4.2 实验数据收集过程 | 第36-38页 |
4.3 实验数据整理 | 第38-41页 |
5 基于logistic回归的虚假影评人识别模型构建 | 第41-52页 |
5.1 相关概念和模型介绍 | 第41-44页 |
5.1.1 因子分析 | 第41-42页 |
5.1.2 logistic回归 | 第42-44页 |
5.2 具体模型实现 | 第44-51页 |
5.2.1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 | 第44-47页 |
5.2.2 基于因子分析后logistic回归实证分析 | 第47-51页 |
5.3 实验总结 | 第51-52页 |
6 总结和展望 | 第52-54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5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