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肇洲油田州13区块釆收率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0.1 选题目的 | 第9页 |
0.2 储量计算原理 | 第9页 |
0.3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第一章 地质概况分析 | 第10-25页 |
1.1 目的层和地层层序 | 第10页 |
1.2 区域沉积背景 | 第10-12页 |
1.3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2-14页 |
1.4 区域沉积特征 | 第14-16页 |
1.5 储集层砂体规模、形态和空间分布 | 第16-17页 |
1.5.1 油层顶底界的确定 | 第16页 |
1.5.2 储层细分 | 第16-17页 |
1.6 储层性质 | 第17-23页 |
1.6.1 岩性类型 | 第17-18页 |
1.6.2 储层矿物成分 | 第18页 |
1.6.3 岩性特征 | 第18-19页 |
1.6.4 裂缝 | 第19页 |
1.6.5 粒间(溶)孔 | 第19页 |
1.6.6 晶内溶孔 | 第19页 |
1.6.7 粒内溶孔 | 第19-20页 |
1.6.8 孔隙度及渗透率 | 第20-22页 |
1.6.9 电性特征 | 第22页 |
1.6.10 含油性特征 | 第22页 |
1.6.11 油层压力及温度 | 第22-23页 |
1.6.12 断层 | 第23页 |
1.7 流体性质 | 第23-25页 |
1.7.1 原油性质 | 第23-24页 |
1.7.2 油田气性质 | 第24页 |
1.7.3 地层水性质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油田储量 | 第25-28页 |
2.1 容积法储量计算原理 | 第25页 |
2.2 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25-26页 |
2.2.1 含油面积 | 第25页 |
2.2.2 油层有效厚度 | 第25页 |
2.2.3 原始含油饱和度 | 第25-26页 |
2.2.4 油层有效孔隙度 | 第26页 |
2.2.5 原油密度及体积系数 | 第26页 |
2.3 储量计算结果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先导性试验及认识 | 第28-34页 |
3.1 先导性试验 | 第28-29页 |
3.2 油田产油能力 | 第29-30页 |
3.2.1 探评井产能 | 第29-30页 |
3.2.2 新投产井产能 | 第30页 |
3.3 吸水能力 | 第30-31页 |
3.4 压力界限 | 第31-34页 |
3.4.1 注水井最高注入压力 | 第31页 |
3.4.2 采油井合理流动压力 | 第31-34页 |
第四章 数值模拟 | 第34-40页 |
4.1 数值模拟原理及数学模型 | 第34-35页 |
4.1.1 数值模拟原理 | 第34页 |
4.1.2 数学模型 | 第34-35页 |
4.2 数值模拟结果 | 第35-40页 |
4.2.1 开发方式 | 第35-36页 |
4.2.2 注采井网 | 第36-37页 |
4.2.3 注水方式 | 第37-39页 |
4.2.4 井位部署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开发指标预测 | 第40-46页 |
5.1 开发指标预测 | 第40-42页 |
5.2 油田采收率预测 | 第42-43页 |
5.3 注水效果 | 第43-44页 |
5.4 开发方案实施要求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5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