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工程供应链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工程供应链绩效审计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 第18-19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2 论文结构 | 第19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 | 第20-29页 |
2.1 大型工程总承包理论 | 第20-24页 |
2.1.1 总承包内涵 | 第20-22页 |
2.1.2 总承包特点 | 第22-24页 |
2.2 工程审计与工程供应链绩效审计理论 | 第24-27页 |
2.2.1 工程审计内涵 | 第24-25页 |
2.2.2 工程供应链内涵 | 第25-26页 |
2.2.3 工程供应链绩效审计 | 第26-27页 |
2.3 计算实验理论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大型工程总承包供应链绩效审计系统构建 | 第29-48页 |
3.1 大型工程总承包供应链网络结构 | 第29-31页 |
3.2 大型工程总承包供应链绩效审计系统 | 第31-35页 |
3.2.1 供应链绩效 | 第31-32页 |
3.2.2 供应链绩效审计 | 第32-33页 |
3.2.3 绩效审计组织 | 第33-34页 |
3.2.4 绩效审计流程 | 第34-35页 |
3.3 审计指标体系 | 第35-44页 |
3.3.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35-36页 |
3.3.2 指标选定 | 第36-41页 |
3.3.3 指标权重 | 第41-44页 |
3.4 审计系统模型 | 第44-47页 |
3.4.1 概念模型 | 第44-46页 |
3.4.2 计算模型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大型工程总承包供应链绩效审计系统应用 | 第48-54页 |
4.1 港珠澳大桥工程概况 | 第48页 |
4.2 港珠澳大桥工程总承包模式 | 第48-50页 |
4.3 数据来源与分析 | 第50-51页 |
4.3.1 标杆值选取 | 第50页 |
4.3.2 指标值计算 | 第50-51页 |
4.4 审计系统应用 | 第51-53页 |
4.4.1 模型计算 | 第51-52页 |
4.4.2 模型分析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基于计算实验的大型工程总承包供应链绩效审计激励机制 | 第54-69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激励机制计算实验模型 | 第54-58页 |
5.2.1 问题描述 | 第54页 |
5.2.2 模型假设 | 第54-56页 |
5.2.3 模型各Agent属性 | 第56-58页 |
5.3 计算实验模型运行实现 | 第58-62页 |
5.3.1 计算实验的环境与程序框架 | 第58-59页 |
5.3.2 模型参数设定 | 第59-60页 |
5.3.3 模型计算实验运行 | 第60-62页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2-68页 |
5.4.1 实验一:不同分包商数量的计算实验 | 第62-63页 |
5.4.2 实验二:不同激励水平的计算实验 | 第63-64页 |
5.4.3 实验三:考虑多阶段情况下,引入公平性感知的计算实验 | 第64-65页 |
5.4.4 实验四:总承包商不同收益下,引入公平感知的计算实验 | 第65-67页 |
5.4.5 实验五:考虑公平感知下得效用调整实验 | 第67页 |
5.4.6 实验结论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9-7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A 绩效审计指标重要性筛选调查评分表 | 第75-77页 |
附B 大型工程总承包供应链绩效审计激励模型计算实验重要代码 | 第77-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