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序言 | 第9-12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2-16页 |
(一) 武装冲突 | 第12-14页 |
(二) 网络空间 | 第14-15页 |
1. 虚拟性 | 第14页 |
2. 匿名性 | 第14-15页 |
3. 互联性 | 第15页 |
(三) 网络战争 | 第15-16页 |
二、区分原则 | 第16-20页 |
(一) 合法的攻击目标 | 第17-19页 |
1. 平民不能构成合法的攻击目标 | 第17-18页 |
2. 区分军事目标与民用物体 | 第18-19页 |
(二) 禁止无差别攻击(INDISCRIMINATE ATTACKS) | 第19页 |
(三) 攻击中的采取预防措施(PRECAUTIONS)的义务 | 第19-20页 |
三、网络战争属于战争应当适用国际人道法 | 第20-24页 |
(一) 网络战争领域没有法律空白 | 第20-21页 |
(二) 网络攻击 | 第21-24页 |
四、网络战争对区分原则的挑战及建议 | 第24-34页 |
(一) 网络战争中的“直接参加敌对行动” | 第24-28页 |
1. 网络使用者是否使用“网络武器”(CYBER WEAPON) | 第24-25页 |
2. 准备阶段 | 第25-26页 |
3. “延迟效应” | 第26-27页 |
4. 重复的网络行动 | 第27-28页 |
(二) 网络战争中的攻击目标 | 第28-31页 |
1. “数据”在网络战争中是否能成为攻击目标 | 第28-29页 |
2. 两用物体 | 第29-31页 |
(三) 网络战争中的无差别攻击 | 第31-32页 |
(四) 网络战争对区分原则的一般性建议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