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7-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 1.2 类风湿关节炎简介 | 第16-23页 |
| 1.2.1 类风湿关节炎致病原因 | 第17-18页 |
| 1.2.2 类风湿关节炎致病机理 | 第18-19页 |
| 1.2.3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法 | 第19-20页 |
| 1.2.4 TNF-α、IL-6、MMP-3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 | 第20-22页 |
| 1.2.5 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市场分析 | 第22-23页 |
| 1.3 中药药效学研究方法简介 | 第23-24页 |
| 1.3.1 体外细胞培养研究法 | 第23-24页 |
| 1.3.2 中药血清药理研究法 | 第24页 |
| 1.4 中药川乌介绍 | 第24-26页 |
| 1.4.1 中药提取方法概述 | 第24-25页 |
| 1.4.2 川乌化学成分介绍 | 第25页 |
| 1.4.3 川乌药理作用介绍 | 第25页 |
| 1.4.4 类风湿关节炎与川乌的关系 | 第25-26页 |
| 1.5 本研究的设计思想、内容及意义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川乌提取分离工艺方法探究 | 第27-38页 |
| 2.1 引言 | 第27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27-30页 |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 2.2.2 川乌提取条件探索 | 第28-29页 |
| 2.2.3 川乌成分提取分离实验 | 第29-30页 |
| 2.2.4 川乌提取分离物的鉴定 | 第30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7页 |
| 2.3.1 不同条件对川乌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 | 第30-34页 |
| 2.3.2 川乌成分分离和鉴定结果 | 第34-37页 |
| 2.3.3 讨论 | 第37页 |
| 2.4 本章小节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FLS-RA培养及体外药效学应用鉴定 | 第38-53页 |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4页 |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39-41页 |
| 3.2.2 FLS-RA培养 | 第41-43页 |
| 3.2.3 FLS-RA的体外药效学应用鉴定 | 第43-44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 3.3.1 细胞形态观察 | 第44-45页 |
| 3.3.2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成纤维样滑膜细胞CD90表达 | 第45页 |
| 3.3.3 MTT比色法检测结果 | 第45-47页 |
| 3.3.4 ELISA法检测TNF-α、IL-6、MMP-3结果 | 第47-50页 |
| 3.3.5 讨论 | 第50-51页 |
| 3.4 本章小节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川乌提取物体外药效学研究 | 第53-66页 |
| 4.1 引言 | 第53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53-55页 |
| 4.2.2 提取分离物体外药效学实验 | 第55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5页 |
| 4.3.1 川乌分离成分药效检测结果 | 第55-64页 |
| 4.3.2 讨论 | 第64-65页 |
| 4.4 本章小节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7页 |
| 5.1 结论 | 第66页 |
| 5.2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