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4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第2章 湖北省五所高校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 第24-32页 |
2.1 学训矛盾的调查与分析 | 第24-26页 |
2.1.1 篮球高水平运动员入校前文化水平概况 | 第24-25页 |
2.1.2 高校篮球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时间概况 | 第25-26页 |
2.1.3 高校篮球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的分析 | 第26页 |
2.2 文化学习代替素质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 第26-29页 |
2.2.1 高校篮球高水平运动员对于素质教育的认知概况 | 第27-28页 |
2.2.2 高校对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概况 | 第28页 |
2.2.3 高校篮球高水平运动员课外学习时间概况 | 第28-29页 |
2.3 重运动技能而轻文化素质的分析与调查 | 第29-32页 |
2.3.1 高校篮球高水平运动员对于“学”与“训”的看法概况 | 第29-30页 |
2.3.2 高校篮球高水平运动员不重视文化素质的原因分析 | 第30-31页 |
2.3.3 高校篮球高水平运动员认为社会对自身文化素质的要求 | 第31-32页 |
第3章 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 第32-40页 |
3.1 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素质教育特点分析 | 第32-34页 |
3.1.1 篮球高水平运动员成长环境 | 第32-33页 |
3.1.2 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的素质特征 | 第33-34页 |
3.2 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34-35页 |
3.2.1 统筹领导 | 第34页 |
3.2.2 分步实施 | 第34-35页 |
3.2.3 区分层次 | 第35页 |
3.3 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素质教育体系框架构建 | 第35-40页 |
3.3.1 指标选取方法 | 第35-36页 |
3.3.2 各项指标内涵 | 第36-38页 |
3.3.3 素质教育体系 | 第38-40页 |
第4章 武汉理工大学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素质教育个案分析 | 第40-50页 |
4.1 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素质教育实施的比较分析 | 第40-42页 |
4.1.1 五所高校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素质教育的现状 | 第40-41页 |
4.1.2 中美两国篮球高水平运动素质教育存在的差异 | 第41-42页 |
4.2 武汉理工大学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素质教育的实施 | 第42-50页 |
4.2.1 素质教育基本概况 | 第42-43页 |
4.2.2 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 第43-45页 |
4.2.3 素质教育实践状况 | 第45-48页 |
4.2.4 武汉理工大学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素质教育实施成效 | 第48-50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0-52页 |
5.1 结论 | 第50页 |
5.2 建议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一 | 第55-58页 |
附录二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