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其他道路运输工具论文--摩托车、机器脚踏车论文

某型号摩托车的振动分析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1 摩托车振动问题及研究背景第9-19页
    1.1 世界摩托车的发展与应用概况第9-10页
    1.2 我国摩托车存在的问题与弊端第10-11页
    1.3 本课题所面临的实际市场反馈第11页
    1.4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进展第11-16页
        1.4.1 针对振动舒适性试验与评价的研究第11-12页
        1.4.2 针对摩托车振动原因及其传递的研究第12-13页
        1.4.3 针对摩托车振动危害的研究第13-14页
        1.4.4 针对发动机与车架连接的研究第14页
        1.4.5 针对手把管结构的研究第14-15页
        1.4.6 针对车架结构的研究第15-16页
    1.5 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综合评价第16-17页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第17页
    1.7 本课题的学术意义与实用价值第17-19页
2 摩托车振动舒适性试验方法第19-29页
    2.1 摩托车行业相关标准的进展讨论第19-21页
    2.2 振动舒适性试验方法与评价准则第21-27页
        2.2.1 范围第21页
        2.2.2 规范性引用文件第21-22页
        2.2.3 试验条件第22页
        2.2.4 测量仪器第22页
        2.2.5 测量方法第22-25页
        2.2.6 数据处理第25页
        2.2.7 振动舒适性评价第25-27页
        2.2.8 试验报告第27页
    2.3 本章小节第27-29页
3 摩托车振动分析之理论依据第29-41页
    3.1 振动力学理论基础第29-32页
        3.1.1 固有频率第29-30页
        3.1.2 共振现象第30-31页
        3.1.3 振动隔离第31-32页
    3.2 动力学问题有限元法理论基础第32-36页
        3.2.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第32-33页
        3.2.2 动力学问题运动方程的建立第33-34页
        3.2.3 结构动力响应与结构动力特性第34-36页
    3.3 模态分析与摩托车第36-39页
        3.3.1 模态分析概述第36-37页
        3.3.2 计算模态分析原理第37-38页
        3.3.3 有限元模态分析技术第38页
        3.3.4 摩托车动态特性第38-39页
    3.4 本章小节第39-41页
4 摩托车振动分析之模型建立第41-51页
    4.1 摩托车的整体结构介绍第41-42页
    4.2 建模工具的选择与简介第42-43页
    4.3 几何模型的创建与统计第43-45页
        4.3.1 几何模型展示第43页
        4.3.2 几何信息统计第43-44页
        4.3.3 特征信息统计第44-45页
    4.4 有限元模型的创建与分析第45-50页
        4.4.1 摩托车整车有限元建模思想第45-47页
        4.4.2 摩托车整车有限元模型展示第47-48页
        4.4.3 有限元模型数据统计及分类第48-49页
        4.4.4 摩托车有限元模型装配情况第49-50页
    4.5 本章小节第50-51页
5 摩托车振动分析之数据准备第51-61页
    5.1 Matlab编制软件应用概述第51-53页
        5.1.1 Matlab简介第51页
        5.1.2 计算软件编制简介第51-53页
    5.2 发动机不平衡激励的计算第53-56页
        5.2.1 公式推导第53-55页
        5.2.2 数据生成第55-56页
    5.3 车辆路面随机激励的计算第56-60页
        5.3.1 公式推导第56-58页
        5.3.2 数据生成第58-60页
    5.4 摩托车道路测试数据第60页
        5.4.1 发动机激励频率与车速第60页
        5.4.2 平整路面随机激励频率第60页
    5.5 本章小节第60-61页
6 摩托车振动分析之仿真模拟第61-85页
    6.1 摩托车整车模态分析第61-65页
        6.1.1 摩托车整车固有频率变化曲线第61-62页
        6.1.2 摩托车整车各阶模态图第62-64页
        6.1.3 摩托车整车各阶模态特性列表第64-65页
    6.2 摩托车振动问题验证第65-69页
        6.2.1 摩托车结构动力响应仿真总体方案第65-66页
        6.2.2 摩托车关键数据点加速度响应状况第66-69页
        6.2.3 摩托车振动问题改进方案初探第69页
    6.3 摩托车车架结构改进第69-73页
        6.3.1 摩托车车架结构改进方案有限元模型第69-70页
        6.3.2 摩托车整车固有频率曲线对比图第70-71页
        6.3.3 摩托车车架结构改进方案改善效果第71-73页
    6.4 摩托车手把结构改进第73-78页
        6.4.1 各种手把结构改进方案有限元模型第73页
        6.4.2 各种手把改进方案固有频率的比较第73-75页
        6.4.3 摩托车两种手把结构改进方案有限元模型第75-76页
        6.4.4 摩托车两种手把结构改进方案整车固有频率第76-77页
        6.4.5 摩托车手把结构最终改进方案的改善效果第77-78页
    6.5 橡胶在手把减振中的应用第78-83页
        6.5.1 结构改进方案的评价及相应仿真方法的确定第78页
        6.5.2 两种橡胶被动隔振方案的有限元模型第78-79页
        6.5.3 橡胶材料的特性及其材料参数的确定第79-80页
        6.5.4 两种橡胶隔振方案的振动优化效果第80-83页
    6.6 本章小节第83-85页
7 全文总结第85-87页
    7.1 主要结论第85-86页
    7.2 相关展望第86-87页
致谢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附录第93-95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第93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3-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层次语义模型与散射机理的极化SAR地物分类
下一篇:多模印刷圆极化天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