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摩托车振动问题及研究背景 | 第9-19页 |
1.1 世界摩托车的发展与应用概况 | 第9-10页 |
1.2 我国摩托车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 第10-11页 |
1.3 本课题所面临的实际市场反馈 | 第11页 |
1.4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进展 | 第11-16页 |
1.4.1 针对振动舒适性试验与评价的研究 | 第11-12页 |
1.4.2 针对摩托车振动原因及其传递的研究 | 第12-13页 |
1.4.3 针对摩托车振动危害的研究 | 第13-14页 |
1.4.4 针对发动机与车架连接的研究 | 第14页 |
1.4.5 针对手把管结构的研究 | 第14-15页 |
1.4.6 针对车架结构的研究 | 第15-16页 |
1.5 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综合评价 | 第16-17页 |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17页 |
1.7 本课题的学术意义与实用价值 | 第17-19页 |
2 摩托车振动舒适性试验方法 | 第19-29页 |
2.1 摩托车行业相关标准的进展讨论 | 第19-21页 |
2.2 振动舒适性试验方法与评价准则 | 第21-27页 |
2.2.1 范围 | 第21页 |
2.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第21-22页 |
2.2.3 试验条件 | 第22页 |
2.2.4 测量仪器 | 第22页 |
2.2.5 测量方法 | 第22-25页 |
2.2.6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2.2.7 振动舒适性评价 | 第25-27页 |
2.2.8 试验报告 | 第27页 |
2.3 本章小节 | 第27-29页 |
3 摩托车振动分析之理论依据 | 第29-41页 |
3.1 振动力学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3.1.1 固有频率 | 第29-30页 |
3.1.2 共振现象 | 第30-31页 |
3.1.3 振动隔离 | 第31-32页 |
3.2 动力学问题有限元法理论基础 | 第32-36页 |
3.2.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第32-33页 |
3.2.2 动力学问题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33-34页 |
3.2.3 结构动力响应与结构动力特性 | 第34-36页 |
3.3 模态分析与摩托车 | 第36-39页 |
3.3.1 模态分析概述 | 第36-37页 |
3.3.2 计算模态分析原理 | 第37-38页 |
3.3.3 有限元模态分析技术 | 第38页 |
3.3.4 摩托车动态特性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39-41页 |
4 摩托车振动分析之模型建立 | 第41-51页 |
4.1 摩托车的整体结构介绍 | 第41-42页 |
4.2 建模工具的选择与简介 | 第42-43页 |
4.3 几何模型的创建与统计 | 第43-45页 |
4.3.1 几何模型展示 | 第43页 |
4.3.2 几何信息统计 | 第43-44页 |
4.3.3 特征信息统计 | 第44-45页 |
4.4 有限元模型的创建与分析 | 第45-50页 |
4.4.1 摩托车整车有限元建模思想 | 第45-47页 |
4.4.2 摩托车整车有限元模型展示 | 第47-48页 |
4.4.3 有限元模型数据统计及分类 | 第48-49页 |
4.4.4 摩托车有限元模型装配情况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50-51页 |
5 摩托车振动分析之数据准备 | 第51-61页 |
5.1 Matlab编制软件应用概述 | 第51-53页 |
5.1.1 Matlab简介 | 第51页 |
5.1.2 计算软件编制简介 | 第51-53页 |
5.2 发动机不平衡激励的计算 | 第53-56页 |
5.2.1 公式推导 | 第53-55页 |
5.2.2 数据生成 | 第55-56页 |
5.3 车辆路面随机激励的计算 | 第56-60页 |
5.3.1 公式推导 | 第56-58页 |
5.3.2 数据生成 | 第58-60页 |
5.4 摩托车道路测试数据 | 第60页 |
5.4.1 发动机激励频率与车速 | 第60页 |
5.4.2 平整路面随机激励频率 | 第60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60-61页 |
6 摩托车振动分析之仿真模拟 | 第61-85页 |
6.1 摩托车整车模态分析 | 第61-65页 |
6.1.1 摩托车整车固有频率变化曲线 | 第61-62页 |
6.1.2 摩托车整车各阶模态图 | 第62-64页 |
6.1.3 摩托车整车各阶模态特性列表 | 第64-65页 |
6.2 摩托车振动问题验证 | 第65-69页 |
6.2.1 摩托车结构动力响应仿真总体方案 | 第65-66页 |
6.2.2 摩托车关键数据点加速度响应状况 | 第66-69页 |
6.2.3 摩托车振动问题改进方案初探 | 第69页 |
6.3 摩托车车架结构改进 | 第69-73页 |
6.3.1 摩托车车架结构改进方案有限元模型 | 第69-70页 |
6.3.2 摩托车整车固有频率曲线对比图 | 第70-71页 |
6.3.3 摩托车车架结构改进方案改善效果 | 第71-73页 |
6.4 摩托车手把结构改进 | 第73-78页 |
6.4.1 各种手把结构改进方案有限元模型 | 第73页 |
6.4.2 各种手把改进方案固有频率的比较 | 第73-75页 |
6.4.3 摩托车两种手把结构改进方案有限元模型 | 第75-76页 |
6.4.4 摩托车两种手把结构改进方案整车固有频率 | 第76-77页 |
6.4.5 摩托车手把结构最终改进方案的改善效果 | 第77-78页 |
6.5 橡胶在手把减振中的应用 | 第78-83页 |
6.5.1 结构改进方案的评价及相应仿真方法的确定 | 第78页 |
6.5.2 两种橡胶被动隔振方案的有限元模型 | 第78-79页 |
6.5.3 橡胶材料的特性及其材料参数的确定 | 第79-80页 |
6.5.4 两种橡胶隔振方案的振动优化效果 | 第80-83页 |
6.6 本章小节 | 第83-85页 |
7 全文总结 | 第85-87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85-86页 |
7.2 相关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附录 | 第93-95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 第93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3-95页 |